糖尿病人运动时如何补充能量?
如果只是血糖高,没有其他原因的话,那么我们可以多吃点水果,多吃点多鸡鸭鱼肉,各种没有打磨的豆类都可以的。
尽量不要吃白米白面,或者用白米白面做的蛋糕呀,馒头呀,面条啊,这尽量少吃。
特别声明一点水果是可以吃的,绝大多数水果的升糖指数没那么高,血糖负荷也比较低。
糖尿病患者运动,应注意哪些问题?
根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会与2017年调查报告发现:中国糖尿病患者已经达到1.1亿名,约占成年总人口的10%。而处于糖尿病前期的人数约有惊人的5亿名。若不尽快***取行动,减少不健康饮食和缺乏运动等生活方式中的危险因素,预计该数字将在2040年增至1.5亿,届时会给人口健康及社会经济带来严重影响。
根据美国运动医学院研究认为肥胖与糖尿病之间有直接的练习,而且该方面会使寿命减少12年,有质量的生活减少20年。
糖尿病的特征为无法产生会合理使用的胰岛素,导致身体不能对血糖进行调控,最终导致多个器官产生并发症而影响到健康。
在世界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在发布的报告,通过运动与控制饮食能完全逆转II型糖尿病,运动对于改善血糖水平,改善胰岛素的敏感度显得非常重要。
糖尿病人群首要目标是控制血糖,维持心血管健康与减重。
特别在运动过程中,糖尿病患者会快速下降血糖,特别要控制血糖在70mg/dL-300mg/dL,当血糖高于300mg/dL时,是不建议进行运动的。
糖尿病患者,不能进行过大强度的训练,中等至低等的强度训练比较理想,建议以恒定低强度有氧为主(每周3次,每次30-60分钟左右),结合每周最少2次中等强度抗阻力训练为最理想。
有研究显示,循环训练对于糖尿病患者有非常好的干预效果甚至可以代替有氧训练。而关于循环训练的训练方法,可以参考我之前的问答:
***s://***.wukong***/question/6574190938506133767/
糖尿病患者的训练心率不建议高于最大心率的80%
而教练员对于糖尿病患者的监控,除了使用心率设备之外,还可以通过以下的RPE评分机制:
RPE,全称Rating of Perceived Exertion,意思是训练强度主观评估等级,11为轻松,13为一点点难度,15为比较有难度比较难维持,17以上非常努力才能做到,20是可承受界限。
一般糖尿病患者的RPE强度建议在13-15之间,教练员可以通过询问的方式把控。并且应该掌握糖尿病患者可能会在运动过程中血糖急剧下降时的症状:颤抖、饥饿、焦虑、紧张、不正常出个、嘴巴或手指刺痛、全身乏力等。
甚至低血糖的症状可能在训练后几小时内出现,所以不建议在晚上睡觉前训练。如果只有晚上有实际训练,那么应该在训练前后保证碳水化合物的摄入保证症状不会在睡眠过程中发生。
如果糖尿病患者用药不及时,也会出现高血糖症状,包括:疲劳、多尿、口渴、多汗、乏力等等。而且温度变化也会对患者产生影响,所以要注意户外活动的体温控制。
最后提醒一下,糖尿病患者的训练过程注意事项:
参考:
糖尿病患者运动注意事项:
1. 什么运动适合糖尿病患者
有氧运动特点是时间长、不中断,吸入体内的氧气与消耗的氧气基本平衡;无氧运动属于高强度的剧烈运动,让人体处于缺氧状态。
对比之下,有氧运动(散步、游泳、跳绳等)更为合适,能够科学、有效的维持糖尿病人的身体健康。
2.适宜的运动量
糖尿病患者最好每天进行40分钟左右的中度有氧运动,一周4次以上。运动强度以稍微出汗、心跳稍微加速为好。经常低血糖的患者,运动前要准备几块糖,避免不时之需。
3.运动时间点
可以选在餐后1小时以后开始运动,如 :上午8-10点、晚上6-8点。不要选在餐前运动,肚子里没有食物容易造成低血糖。
4.运动后不要立刻进食
人长时间的运动会消耗很多能量感到饥饿。糖友们要注意,运动后会让肠胃蠕动减少,消化能力下降,马上吃食物容易造成消化系统紊乱。建议在运动结束30分钟后再进食补充能量。
如果感觉内容对您有用,请进行点赞或分享,感谢~
点击右上角关注~ 获取更多糖尿病相关知识,让你在控糖的道路上少走冤枉路!
运动治疗是糖尿病治疗的“五驾马车”之一,在糖尿病治疗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适度的运动可改善胰岛素敏感性,促进肌肉组织对血糖的利用,从而降低血糖。
糖尿病患者人群中哪些人群适合运动呢?1. 糖耐量减低,即血糖(包括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偏高,但还没到到诊断糖尿病的标准,这部分人群通过饮食控制和运动治疗,血糖下降可以达到明显的效果;2. 无酮症酸中毒的Ⅰ型糖尿病患者;3. 无显著高血糖(空腹血糖大于16.7mmol/L)和无显著并发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无显著并发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微量蛋白尿患者;2. 无眼底出血的单纯性视网膜病;3. 无明显自律神经障碍的外周神经病变等轻度并发症者。
哪些人群不适合运动治疗呢?1.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2. 空腹血糖大于16.7mmol/L;3. 增值性视网膜病;4. 糖尿病肾病(血肌酐大于1.768mmol/L);5. 严重心脑血管疾病(不稳定型心绞痛、严重心率失常、心肌梗死、脑梗塞、脑出血);6. 合并急***染者。
运动强度提倡中等强度及以下的运动方式。高强度运动一方面促使胰岛素拮抗激素分泌,导致血糖进一步升高;另一方面还促使血浆过氧化脂质增多,使机体处于氧化应激状态,加重原有脏器功能损伤;而中等强度及以下运动能使肌肉组织有效葡萄糖和游离脂肪酸,有利于体内脂肪燃烧。运动方式以有氧运动为主,可适当辅以抗阻训练,并且运动间隔时间不宜超过3天。每周进行有氧运动3~7次/周,每次30~60min以上。3次/周的低、中强度抗阻训练。
运动时机应避免在注射胰岛素和/或口服降糖药物发挥最大效应时训练;1型糖尿病患者不要在空腹时进行运动。建议于餐后1.5小时。运动时可携带糖果和温开水,以防低血糖。
药事网权威解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抄袭必究。
谢谢邀请。运动是糖尿病人降低血糖的有效手段之一,糖尿病人运动做到准确评估、定时、定量,科学合理即可。
一、准确评估。根据自身血糖状况做出评估测定,看自己适合做什么运动。血糖不稳定、血糖低、血糖高都不适合运动。低血糖会引起休克昏迷,每年马拉松都会有选手因低血糖抽搐昏迷。血糖高于14mmol也不适合运动,因为运动时交感神经兴奋导致血糖升高,剧烈运动会导致患者酮症酸中毒昏迷。而且大多糖尿病人伴有冠心病、心绞痛等疾病,这样的话就更应该根据自身情况来定义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比如散步,快走,骑车、游泳等。如果身体允许,糖尿病人还可以进行增肌降脂型的力量训练,更有助于降低血糖。
二、定时。生活规律对于糖尿病人来说非常重要,运动也是如此,更有助于血糖平稳。我们进食后30分钟后体内血糖开始升高,2小时达到高峰,这也是为什么让你测餐后2小时血糖的原因。个人习惯饭后四十或五十分钟开始进行运动。太早不易于消化,加重心脏负担,伴有心脏病患者更要注意,太晚效果又达不到。自己摸索适合自己的时间,养成规律,成为每天生活的一部分。
三、定量。按照科普指导,每次十分钟有氧运动,每天三次,也就是说每天累计三十分钟即可。个人感觉适合自己才是最好的,自己掌握好运动量,毕竟生命在于运动,适量运动有益无害。但不能过量,过犹不及。
四、科***动。科***动并不深奥,就是运动前热身,运动后放松。高血糖会导致血液粘稠,伴有高血脂更是如此,所以运动要循序渐进,做好热身活动,热身本身也是运动。运动后不要马上坐下休息,要做些放松活动,避免酸性代谢废物体内堆积。另外,随身携带饮水、糖块或高糖口服液,现在市面有专门为糖尿病人准备的小支高糖口服液便于携带。冬季记得做好保暖,夏季记得做好防暑即可。
希望以上回答能给您带来忙助,如果满意,记得点赞👍呦!
糖尿病患者运动前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谢谢提问!
糖尿病患者运动中一句话注意管住嘴、迈开腿。
✔开始锻炼前进行一次全身体检查.运动前要做好10-15分钟的热身运动,如伸腰、抬腿、慢走等,使肌肉活动起来,避免肌肉拉伤。
✔运动开始后要由慢到快、运动强度由小到大,5-10分钟逐渐加量,每次运动持续的时间一般在20-30分钟为宜。
同时注意:
★要选择合适的鞋袜,要特别注意鞋袜密闭性和通气性。
★运动中和运后要及时补水,以免脱水。在冬季的时候注意保暖性,最好此外还要戴帽子和手套来保暖。
★不赞成进行过分剧烈的运动。
糖尿病患者运动前一定要了解自身的身体状况。且放松全身,建议糖尿病患者选择有氧运动,不宜做剧烈运动,更重要的是防止在运动过程中受伤,因为糖尿病人伤口一般很难愈合还伴有并发症,所以建议糖尿病患者运动前做好防护措施。当然最重要的是平时生活中也要控糖,这样才能有效控制并发症。例如可以选择“西帕思青钱柳”等降糖产品。
首先,运动前应该进行必要的医学检查,尤其对于年龄在45岁以上或者病程长于5年的患者。医生评估的内容一般包括:常规问诊和查体,血常规、尿常规、血糖、肝功能、肾功能等生化检査,心血管系统检査(如心电图和下肢动脉超声)、肺功能检查、糖尿病微血管病并发症的筛查(如眼底检查)。
其次,对运动中可能出现的意外应该提前做好如下预案:
1、携带糖尿病患者信息卡,卡片上应该记载本人的姓名、年龄、家庭住址及联系人电话号码;并写明如出现意外,其他人应如何处理;目前所使用的降糖药物及其他药物的种类及剂量。卡片应该放置于容易发现的地方,外出活动前患者应告知家人活动的时间及地点。
2、随身携带糖块或易于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如出现低血糖症状时可及时服用。
3、身体状况不好时应暂停运动;天气炎热时携带足够的饮用水;寒冷天意保温。
4、如出现胸闷、胸痛、头晕等,应及时停止运动,原地休息;若经过休息不能够缓解应及时就医。
你好,糖尿病患者在运动前一定要做好准备工作如:
1.在医院做一次全面的检查,了解自己目前的身体状况;
2.同医生讨论选择最适合的运动方式和运动强度;
3.准备合脚的运动鞋和棉袜,注意密闭和通透性;
4.选择合适的运动场所,寻找合适的运动伙伴,随身携带糖尿病救助卡。
5. 运动前的5~10 分钟,应做好热身运动。逐步增加运动强度,以使心血管适应,提高关节、肌肉的活动效应。
运动后的放松活动:5~10 分钟的慢走、自我***等,可促进血液回流,防止突然停止运动造成的肢体瘀血,回心血量下降,引起昏厥、心律失常等。
建议糖友们选择有氧运动,如行走、慢跑、游泳、爬楼梯、骑自行车、跳舞、打太极拳等,可根据自身特点和爱好进行选择合适的方式。(有氧运动的好处:强度低、有节奏、持续时间较长;大肌肉群的运动;消耗葡萄糖,动员脂肪,增强心肺功能)。
运动时机:餐后 60~90 分钟最佳。
运动频度:每周锻炼 3~5 次为最适宜,若运动间歇超过 3~4 天,则效果及蓄积作用将减弱。
运动量强度:以运动后有微汗,轻松愉快,稍感乏力,休息后可恢复,次日体力充沛为宜。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关注我!每天了解更多健康知识哦!
糖尿病患者正确的锻炼方法有哪些?
糖尿病患者锻炼主要是预防受伤,因为糖尿病患者一旦受伤感染,伤口不容易愈合,比较危险。
锻炼可以根据个人体质,身体状况,并发症的种类,多少,平日运动量等综合来看自己适合轻、中、重度,哪类运动。
如果没有并发症,平日身体状况良好,又比较喜欢运动。可以选择跑步🏃、登车、跳绳等一些运动量较大,消耗体力较大的运动。
如果有并发症并且体质较差,动则气喘吁吁的朋友,可以从轻开始。慢慢散步,累了就歇,不要急于求成。
如八段锦、太极拳、游泳🏊🏻,散步等运动适合面较广,都可以试试,但是累了就歇,不能非得做完整套或者必须多少步数。
总之,量力而行。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虽然你的问题才十几个字,但回答起来却很复杂。
对于糖尿病病友来说,最正确的锻炼方法一定是最适合这位病友本人的锻炼方法。所以就要因人而异了。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需要的锻炼的形式、强度都不同。
总体上来说,如果没有严重的并发症,我们是非常鼓励糖尿病病友每周要保持3种形式的运动。有氧运动、抗阻运动和平衡柔韧性的运动。
- 有氧运动就是我们说的快走、慢跑、骑自行车上下班、游泳等等。通过有氧运动,可以增加心肺功能,逐渐恢复体能,保持一定的肌肉量。有氧运动建议每天都做。
- 抗阻运动是对抗一定的阻力,可以是自身的重力(比如仰卧起坐),也可以借助哑铃、弹力带、健身器械这样的阻力。从而锻炼某一部位的肌肉。这是因为我们平常做的有氧运动,它更多的是锻炼下肢的肌肉,而我们上肢、胸背、腰腹的肌肉没有得到锻炼。而下肢除了走路以外很小幅度的肌肉锻炼之外,大腿内外侧也没有得到锻炼,所以要做一定的抗阻运动来锻炼剩余的这些部位。建议每周最少做2次。
- 平衡协调性的锻炼是因为我们平常如果缺乏这样的锻炼,某些肌肉的力量不够导致走路变形、脊柱弯曲等等,也容易摔倒导致骨折。平衡协调性的锻炼强度不大,建议每天放松拉伸时做。
最正确的运动还有一个要点,就是要循序渐进,量力而行,如果我们突然兴致来了,觉得自己一定要通过运动来减少用药,降低血糖,突然间增加到每天运动一两个小时,有可能造成运动损伤,让你休息个一两个月,从此就中断了运动。
至于已经有一些并发症或有高血压问题、血糖不稳定的糖尿病病友,具体运动就要在健康管理师、运动康复师或糖尿病教育者的指导下进行了。
总结一下:糖尿病病友的正确运动方法要掌握这些原则,首先是三种形式的运动要有,其次是从你能接受的强度和运动时长开始,不要强迫自己,因而导致运动损伤。
运动不止会让你的血糖获益,还会让你的血压、血脂、体重获益,还能帮你改善心情。具体适合于您的运动方法,我们也可以再做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