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健身新手,应该如何系统的学习健身知识,以至于一段时间之后,可以对自己和健身有清晰明确的认知?
对于健身新手来说,基本的健身知识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对这些健身基本知识有自身初步的了解,此时才能更好达到健身的目的。
在做动作之前,大家首先应当要明确进行训练的部位。例如较为常见的哑铃上斜卧推动作,大家在进行这项锻炼时,应当要事先明确其所训练的部位为机体的胸肌上部、肱三头肌,与此同时还对三角肌前束有着一定的锻炼作用。
大家还应当要充分了解机体某一部位的训练动作,对于初学者而言,一个部位只要注意把握好3-4个动作就可以,到高级阶段时,机体一个部位的训练动作则可以结合实际,适当增加到8个。
在进行健身锻炼的时候,大家还应当要明确每组次数这个概念,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其实每组次数这个概念是非常重要的,次数是一定重量的哑铃每组最多完成的次数。一般来讲,一组6次以下主要是用于提高机体的力量,而8-12次则用于增大机体的肌肉块,15-25次以上主要是提高肌肉的分离度,进一步锻炼肌肉的线条。
指导专家:王健,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南方医院关节与骨病外科副主任,广东省医学会关节外科学分会副主委。
专长:骨关节炎和股骨头坏死的阶梯治疗,在微创髋膝关节置换手术方面经验丰富。
觉得本文有用,欢迎点赞或推荐给朋友,并关注【医联媒体】。
对于新手来说,学习新东西,储备健身相关的知识方法是一个很重要的前奏,健身界有句话叫做健身先健脑,说的就是要先去搞懂运动健身的基本原理,再去付诸实践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也是从新手小白过来的,下面我分享一下自己学习健身知识的经验。
1.尽可能多的结交爱健身的小伙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兴趣相投的朋友多了,大家在一起经常交流心得体会和各自的见闻对帮助自己建立系统的健身知识架构能起到很大的作用,当然要对不同人的说法进行辨别和求证,不能盲目认同。
2.在各类媒体平台上学习和总结。现在各类自媒体发展的很迅速,各类健身相关的博主都很活跃,尽可能多的去了解和学习他们讲解的健身原理和方法知识。这个时候你也要关注他们讲解过程中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看下大家的评论以及作者的关注度。
3.购买各类书籍。建议可以买一些专业的书籍先打好基础,我之前买了一套的运动解剖学、生物力学、营养学、生理学、运动损伤与康复等等,虽然一开始看着有些枯燥,但是对于你系统的认识人体和一些基本的运动原理还是有很大帮助的,然后再看一些关于健身的方法和原理类书籍。这边我推荐你看一下施瓦辛格健身全书,可以很好的帮助你打下健身训练的理论基础。
4.各类专业的健身培训。这个不建议初学者一开始就盲目的去付费参加各类培训,现在的培训机构有很多,很多是专业的比赛运动员参加的指导培训以及从事健身行业的工作者考取从业资格证书的机构,对于初学者来说,很难对于构建健身知识框架得到有价值的帮助,并且很浪费钱,没有必要去参加。
这个问题里面“清晰”两个字用得特别到位,“明确”则比较难。
不管学什么,一门学位,学到位的最重要的标准可能就是“清晰”。也就是说,真的入门了,上手了,真的知道这个领域是怎么回事了。
健身也一样,很多人“学”健身也学了很久,但是并没有入门,实际上是学习方法有问题。我喜欢打一个比方,不管是任何学问吧,把这个学问比喻成一棵树的话,那么应该是从树干开始学,还是从树枝开始学呢?这两种学法差异巨大。
一棵树的树干只有一根,清晰明了,其实这就是这门学问的根基,最基本的理念、原理、全貌。从树干开始把握一门学问,可以快速的上手,了解最根本的东西,把握最精髓的东西。
但是一棵树的树枝有千万,从树枝开始学习一门学问的话,那么你可能永远都理不清头绪。学了很久可能仍然不能窥见这门学问的全貌,不能把握根本的东西。
所以任何学问,理念都很重要。学健身,绝大多数人都走错了路,都是从树枝开始学的,即先学最细枝末节的东西,比如训练动作。
训练动作是健身最直观最有操作性的显现,所以很多人会很自然的把健身等同于一大堆训练动作。而实际上这正好是走错了路。
所以,有很多人谈训练动作一套一套的,但是练了几年还是没起色。训练动作,是健身最外层的东西,是健身的操作内容的一部分。只看到一大堆乱七八糟的树枝、树叶,当然看不到一整棵树。
所以,学健身的话,相关知识的顺序,我认为比较理想的是:1、运动生理学;2、运动营养学;3、运动解剖学。而很多人是反着来的,或者说干脆认为健身就等于运动解剖学。
学会了动作,不知道该用多大重量,不知道每节课多大容量,不知道什么动作速度最好,不知道多少组最理想,不懂周期训练,那么空有动作也是白搭。如果健身仅仅是动作,那健身就如同广播体操了。更不要说不懂运动营养,干脆不知道该怎么吃的话,等于健身只有一条腿走路。
瑜伽不是柔软术,而是身心合一;舞蹈不是肢体动作,而是用肢体去表达灵魂;绘画不是古老的照相术,而是用画纸描绘心灵。健身也不是训练动作,而是一种人生的修为。
新手入门四部曲:健身、买书、请私教、打比赛。
1.健身
实际到健身房去健身是一切的开始。否则便是纸上谈兵,没有任何意义。只有在实际锻炼中,体会身体运动的感觉,结合理论学习,才能迅速入门。
2.买书
可以购买两三本健身扫盲书,看后就能对健身有一个整体了解,不至于犯大的错误、走大的弯路。《八分钟练就王字腹肌》就不错,虽然是以练腹肌的名义命名,但完全覆盖了从初学者到中高级训练者所需要掌握的健身知识。还可以看一些杂志,《健与美》是中国最早和读者最多的健身杂志。新媒体时代,还可以择优阅读一些客户端文章。
3.请私教
毋庸置疑,私教销售是健身者的“困扰”之一,总会被推销课程确实让人有点烦。但对于初学者来说,没有比请个私教更迅速的入门方法了。但要事先跟教练约定好,第一个阶段1-3个月,只学习基本的器械训练和拉伸动作,而不要在私教指导下做很多徒手或小器械训练。然后根据情况决定续不续课。
4.打比赛
没有什么比参加一场健身健美比赛更能激励人、锻炼人的了。只有打一次比赛,你才能接触健美训练的全流程。也只有打一场比赛,才能彻底检验一次自己的健身成果,还顺便结交一批同道中人。
当健身教练要了解哪些基础知识?
第一,掌握扎实的训练理论基础。系统学习运动动力学、运动训练、运动营养等运动理论课程,这些课程是个人健身教练必备的理论基础,只有对人体有充分的了解,才能以舒适的方式引导队员。
第二,掌握丰富的实践技能有经验的健身教练可以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人的不同的身体状况制定具体的健身训练***,同时执行训练***。训练模式和训练状态也可以根据同一天队员的状况进行调整。
第三,良好的职业素养任何职业都需要一定的职业礼仪和基本素养,个人健身教练职业也不例外,在培训中指导关注程度和对异性成员的身体接触等是个人健身教练应该具备的素养。
健身有哪些需要知道的常识?
首先,要明白健身的前提,是建立在健康基础上,
去追求身材的型体,才能走的更久更远。
故,健身前期,要学习与掌握健身动作的规范性与重量选择,
以及一定不要忽视,运动前后热身+拉伸。
来防止健身这个有利的运动,变成一点点损害身体的情况。
(图片源于网络)
产后辣妈重生的身材
健身是个需要长久打算的——慢工出细活。
首先,既然选择健身,要明白健身不是一天两天的事,
要有这个心理准备,也是正确的健身思考方式,
肌肉增长不是那么快速,肌肉需要时间与坚持有效负荷锻炼,
而后休息补充营养,得以增长,以及自身基因的局限,
这就决定了,肌肉是个需要漫长耕耘的“买卖”,而不是“快餐”。
(图片源于网络)
再说,健身(增肌与减脂)。
要明白增肌与减脂的原理:
增肌(摄入热量>消耗热量)——坚持有效的负荷力量型锻炼,
补充肌肉增长所需的营养,加上休息,使得肌肉恢复、增长。
重量选择,适合自身的(比如一个动作能完成8-12次反复的重量),
健身动作规范,感受目标肌肉组***力(动作宁轻勿***)
——安全,同时保证健身的效果。
(图片源于网络)
减脂(消耗热量>摄入热量):
——脂肪是遍布全身的,不存在局部减肥(效果可以忽略不计),
比如:腿部脂肪多,不可能只通过单一的腿部运动,来做到很好的减脂。
要有一个大体的认识。
好的身材,不可能只做有氧运动就能获得,好的身材需要肌肉与脂肪的比例,
好的身材,离不开力量型增长肌肉锻炼。
(图片源于网络)
再比如:
既然健身,要对身体上锻炼到的肌肉形状与所在位置,
有所了解,从而更好的使用意识与身体的结合,保证健身效率。
还有,每个人健身最好的过程是——
学习后,推敲——实践——总结出一套适合自身的健身方式方法,
要把别人的健身知识与理念,转化为自己的理念,而不是照搬。
(图片源于网络)
开始健身时,否定自己的东西,不要想的太多。
你只管先开始(在安全的前提下),然后这条健身的道路,
会随着你耗时间与花费心思,走远的同时,会出现新的问题,
也会出现新的问题解决方式,健身需要掌握的很多,问题也很多,
不要过于急躁与放弃,有些难题,会在你的身材越来越好时出现,
会随着你身材越来越好时,这些难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就是这么的顺其自然。
不到那个阶段,有时你可能没有法想象——
健身需要身体的付出,精神上的自我激励也很重要。
总之,套用一句鲁迅的话——本来是没有路的,走的人多了,路就在你的脚下。
(图片源于网络)
个人观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更多健身内容,关注——书上没有说;
健身与思想,有型有趣有态度。
问题太宽泛了。
如果单从提高身体素质来说,很少运动的人往往需要循序渐进,先从散步,快走,游泳等低冲击的运动开始,养成运动习惯,提高心肺功能,再过渡到跑步,健身等较强冲击的运动。
如果已经开始举铁健身,需要关注的就比较多了。首先关注饮食,饮食均衡,摄入足够的蛋白质(每公斤体重1g蛋白质),优质的碳水,保证维生素的补充;训练上,坚持力量训练,可以***取细分化训练模式,胸背腿肩,四个部位,每个部位安排四到六个动作,以复合动作为主,训练时间安排在一个小时左右;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给肌肉恢复生长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