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强度的体育训练中如何科学合理的补充营养?
01. 食物
运动前:
所摄入的食物要满足能量的需要,食物体积与重量小,同时易于消化和吸收。饮食应具备高糖、低脂肪、适量蛋白质的特征,同时要有充足的水分,适量的无机盐和维生素。避免摄入高脂肪、含粗纤维较多的粗杂粮、易产气的食物以及难以消化的食物。
简单来说就是多摄入一些碳水(高GI),可防止运动中出现腹胀、腹痛等情况,并提高运动表现。
运动前30分钟禁食,也就是进食后只要要等30分钟才能进行运动。
锻炼后:
及时(2小时内)补充碳水(高GI)和适量蛋白质,加速机体恢复,减少疲劳感。总量可为每kg体重0.5g-1g碳水,如50kg的人运动后需补充25g-50g的碳水。蛋白质摄入视运动类型而定,力量型运动后可蛋白质补充量可更多一些。
02. 水
训练时补液原则是积极主动、少量多次、维持水盐平衡。
运动前:
30-60min补液300-500ml,能增加机体排汗,减少体温上升幅度,延缓机体脱水的发生。在特别炎热的天气还应额外补液250ml-500ml。不宜服用浓茶和咖啡,以免引起利尿作用。水温为4-12度,适量含糖、无机盐和维生素,总浓度不超过8%,以免在胃中停留时间过长。不可一次大量饮水,会增加心脏和胃肠负担,应少量多次。
运动中:
每15-20min补液120-240ml,每小时的补液量不超过800ml。以低渗或等渗容易为宜,糖或盐浓度低于8%。一次性大量饮水会导致血钠浓度下降,增加胃肠道和心脏的负担。
运动后:
以摄取含糖-电解质饮料效果最佳,糖含量可为10%,可改善机体的脱水状况和加快机能恢复,仍以少量多次为原则,不可暴饮。
另外:
避免饮用含碳酸气、***或酒精的饮料。含碳酸气的饮料易引起肠胃充盈,减少饮用量;***和究竟会导致身体丢失体液。
谢邀。首先我只能就我针对力量训练方面浅显的知识储备进行回答,因为我不清楚你说的高强度体育锻炼是那一方面,田径,拳击格斗,游泳这些应该也算是吧,但是这些领域的运动员和爱好者怎么吃我并不清楚。就举铁而言,蛋白质的摄入成年男子蛋白质摄入应该保证每公斤体重两到三克,减脂期期和增肌期的摄入比例还有差异,这里不包括吸收率。至于肌酸,大部分人都知道每天摄入五克,但请不要忽略肌酸最好不要长期服用,最好吃两个月停一个月,或者服用两周停一周,以便恢复自身肌酸池功能。生活中有不依赖补剂,饮食训练休息都做到位的强者,这里说的并不特指竞技健美的大神们,基因,科技,饮食,训练缺一不可,但是再牛逼的人没有合理的饮食和训练也做不到高高在上,不是吃了所有的补剂***都是大神,正常的补剂正常吃,但是更建议把心思的侧重点更多放在训练和饮食上,身体形态的训练没有捷径,训练和饮食才是重中之重,希望可以帮到你。
高强度训练,一般指阻抗训练,大重量的力量训练,又或者长时间的耐力训练。因为强度比较大,对于肌肉的拉伸程度,体能的消耗等基本达到了极致。
训练后整个身体将处于肌渴状态,因为人体有自我修复的能力,每次训练完,我们的身体会主动修复训练过程中被消耗的糖原和被破坏的肌肉。
所以,每次训练后,补充足量的营养物质就能够促进身体恢复糖原储备,肌肉恢复合成,通俗点讲就是长肌肉。
那么练后需要补充哪些营养呢?碳水、蛋白质,我想不用我多说,这是必不可少的。
肌酸需不需要呢,当然是需要的。特别是高强度的体育训练。肌酸可以快速提供能量,因为肌酸能够快速的再合成ATP(三磷酸腺苷)以供给能量。
人体内三磷酸腺苷的的储存量很少,需要不断合成,但机体合成速度很慢,此时补充肌酸可以快速促进ATP合成。因此及时补充肌酸可以有效的提高肌力、速度和耐力。提高体能和训练水平,防止疲劳。
另一种营养补剂也很重要,当你进行运动时,谷氨酰胺可最高消耗近50%。在极高强度训练、手术、及断食期间,肌肉谷氨酰胺含量会消耗更多。
谷氨酰胺能促进营养物质的同化作用,调节蛋白的合成,***生长激素的产生,并增强免疫系统。谷氨酰胺是提供氮的原料物质,就是说它能把氮运输到体内各个有需要的部位。每一个运动员都知道保持氮的正平衡是肌肉体积获得增长的必要条件。
晚饭吃过,运动之后,饿了该不该吃东西?
运动结束,肚子饿了,吃什么很重要。因为运动结束后的饥饿身体吸收率非常高的,所以运动结束后尽量避免吃高糖,高脂,高热量的东西。如果你要减脂建议你吃高蛋白及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可以增加你的基础代谢,如果你要增肌就更要吃高蛋白的食物了
可以适当的吃点水果,因为运动后需要摄入一定的营养。最好制定一个***,每天运动后适当的补充点。当然我认为晚饭不要过多的吃饱,或者吃晚饭后运动,这样是健身人的大忌。除非吃了过半个到一个小时在进行运动。
不控制食量,不计算热量,控制体重是盲目的。想控制体重,要熟知主食、蔬菜、水果的热量,养成看饮料、零食的热量的习惯,了解运动消耗热量情况,会计算基础代谢热量,控制总摄入热量小于消耗的热量。
如果不想费事,那每天记录好吃的东西,每几天测一***重,随时调整食物量。
不能吃主食当夜宵,吃个黄瓜是可以的。
献血后多长时间可以健身和洗澡?
献血后通过适当休息,一般当天就可以洗澡了。但是要做体育运动或者健身运动,那就得注意了!
血液是我们人体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血液主要的功能是靠血红细胞和血浆的循环,把氧气以及人体所需各种营养物质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
血液中水份占到83%,还有蛋白质,有机化合物,电解质以及血红细胞等。
其中血红细胞又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3种细胞组织。
红细胞的寿命在120天左右,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寿命都在10天左右。
血红细胞每天都有一部分衰老死亡,同时也会有新的血红细胞再生。
它们在一定的周期内,已经达到了死亡与再生的代谢平衡。
科学证明,献血对身体健康具有一定的好处。
比如,献血有利于血液的再生,促进血液的循环,降低血液的粘稠度,预防血栓和动脉硬化等。
运动健身是为了提高心肺功能,提高血氧饱和度,并保证身体其他器官的供能!
科学的献血量是400cc以下,而且半年后才能再次献血。献血后,血液的生成量低于血液的衰老死亡量,人体血容量以及血氧饱和度降低,血液循环系统就不能像以往一样正常供能,需要2、3天的恢复期,血液的浓度才能达到正常水平。
即便如此,我们血液循环系统的正常功能也有所减弱,这也意味着我们的健身等体力活动要有所克制!
为了保证身体的健康,我们建议:
1.献血后休息2到3天后,可以适当的做些有氧运动锻炼。促进血液循环。
2.加强营养补给。多进食些有利于血液生成的食物。只要膳食合理,在很短的时间内,我们的身体就可以恢复到正常水平了。
3.一个星期后,我们就可以进行正常的体育健身运动了。
希望我的建议,能帮助到你!
运动后能吃东西吗?为什么?
很多女孩为了减肥,总是想着少吃点,运动完后即使饿了,也忍着不吃,感觉这样脂肪能更快的燃烧完,但往往到最后发现事与愿违。
运动前如果并没有摄入多少食物,那么在一定强度和时间的运动后,胃基本是处于排空的状态,血糖值也会处于低谷。
这时候身体储备的糖原也会消耗的差不多,当糖分供应不足时,身体虽然会开始调用脂肪来供能。
但是瘦身减肥并非一朝一日,长期如此消耗身体,导致的反而是身体生长激素分泌的降低、肌肉的流失、基础代谢的降低。最终换来的是易胖难瘦的体质。所以运动后适当的饮食是很有必要的。
那么运动后多久可以吃,又该吃多少呢?
一般来说,运动完是不建议马上吃东西,因为血液大多都在肌肉中,马上吃东西容易引起胃部消化不良。而运动完后大概30分钟~1小时左右进食时比较好的。
不过该吃多少,就得看你自己的需求了。
对于一些想增重增肌的朋友,运动之后可以多补充主食和优质蛋白质。特别是GI高(血糖反应高)的主食搭配上优质蛋白质,更有利于肌肉的合成。
如果是想减肥的话,大家需注意的是少吃脂肪含量高的食物,适当摄入蛋白质和慢消化主食,外加上一小碟的蔬菜。
不过有些人担心运动后摄入主食类食物会不会马上吸收变脂肪?
放心哦,这个不会的。运动后适当的补充糖分,不仅可以维持身体血糖水平,有效缓解运动疲劳。而且身体会快速的利用摄入的食物合成肌糖原和肝糖原,以备下一次的运动消耗,所以不用过分担心它会马上变成身上的肥肉哦。
另外,有些想健美的人错误的认为,运动后应多摄入蛋白质,方能有利于肌肉的合成。其实并没有这个必要。过多的摄入蛋白质不仅会增加肾脏的负担,同时,额外摄入的部分还会变成热量。
所以就一般的锻炼身体和运动瘦身,只需正常的饮食摄入蛋白质即可。如果是健美的话,则可以吃些蛋***来作为补充。
运动后是否能吃东西,需要依据当时的身体状态来判断:
1,大强度运动后,上气不接下气,汗水还没消退,此时尽量不要吃东西。
关于运动与饮食,有个最根本的道理就是,运动时,身体新陈代谢加快,血液携带养份流向身体各处,而吃了东西之后,肠胃需要蠕动磨碎消化食物,这个蠕动和磨碎食物的动力依然是血液和养份,剧烈运动后立刻吃东西,会让身体血液顾此失彼,两头无法兼顾,而食物在胃中停留的时间是固定的,这样必然导致消化不良和肠胃不适。
另外,呼吸不畅时进食,容易呛到或者噎到。
2,中小强度运动后,能否吃东西看身体反馈。
有人会觉得这个是废话,其实不是。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特点和喜好,有些人运动后吃东西可以获得满足感,有些人训练后水都不愿意喝,吃东西对这些人而言,简直就是折磨,是否会难受是个人的事情,没必要一刀切下结论。
通常而言,建议训练结束40分钟后再进食,同时避免油腻和不易消化的食物,比如糯米团,黏米饭一类。
曾经有人问过我一个问题,马拉松运动员中途吃东西怎么算,他们算是特例:
一方面体能比普通人好太多,训练经验丰富,比较了解自己身体,能不能吃,能吃什么不能吃什么,能吃多少,他们心中都有谱。
另一方面,他们都是以水,功能饮料,能量棒,巧克力等快速补充能量的食物为主,你在途中递过去一根鸡腿,一盘年糕试试,有经验的运动员肯定熟视无睹,愿意过来尝鲜的,基本都是“重在参与,不在乎成绩”的爱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