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运动的性质和轨迹的判断?
1、要解决此类题目,判断物体运动的性质及其轨迹,只需把握以下的基本知识、再运用就行了。
2、相应的基础知识:
【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是(质量)物体自身的惯性(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是:外力对物体运动的作用结果。(牛顿第二定律)】
【物体运动状态由:质量m和速度v表示,可以认为综合指标是m·v。即m·v的值变化运动状态就改变】
【加速度与物体受到的外力,是同一方向的矢量。(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
【速度v是一个独立(于外力F、即也独立于a)的矢量。(运动的独立性与合成)】
3、运用举例,以你的题目为例:
【1】:当a=0,则说明外力和F也为零。则物体运动状态不会改变,即保持原来的v;当v=0时,不难知道其轨迹,运动为“静止”;当v不为零时,则物体保持此速度的运动,不难知道其轨迹,显然是“直线匀速运动”。
【2】:当a恒定且不为零时(注意a是矢量,有方向和大小,你可以等效将它看做是力F,因为运动状态的改变是“外力对物体运动的作用结果”),根据运动学定义,a恒定的运动都是“匀加速(度)运动”。
当a与v方向在同一直线上,你可以理解为给物体一个同方向或反方向的力F,显然随着时间推移(外力F的作用结果对时间的积累),物体的速度可能一直增加(F与V同向),也可能减速然后反向运动(F与V反向),但都是“直线运动”。
当a与v有夹角时,你可以想象一个物体正在运动,你给他一个力F(推他),物体开始偏移了原来的方向(呈曲线),但记住依然是“匀加速”运动。“匀加速(a不变)”是本质的性质,“直线曲线”是现象表现出来的轨迹。
【3】当a变化时,按照运动学定义为“变加速”运动。变化的可以是“大小、方向”,(因为a与F是同方向的矢量)你可以看成物体运动是你对它施加了一个F,然后不难想象出它的运动轨迹。
……
三年级体育运动知识与技能?
(一)泛化阶段
1.产生原因及动作表现
在学习任何动作的初期,通过教师的讲解、示范和自己的实践,只能对该技能获得一种感性认识,对其内在规律并不完全理解和掌握,往往会出现泛化现象。导致不该兴奋的中枢产生兴奋,不该收缩的肌肉产生收缩。具体表现为动作僵硬、不协调,多余动作及错误动作多,动作不连贯及节奏紊乱等。
2.教学要点
教师在该阶段教学中应抓动作的主要环节和学生掌握动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不要过多强调动作细节。应通过简练和形象的讲解及正确的示范指导学生实践,使学生建立正确动作的概念,体会完成动作的肌肉感觉。
(1)多***用直观教学;
(2)***用分解教学等方法,适当降低动作难度。
此外,教学内容的安排应符合学生特点和接受能力,遵循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和由简到繁的原则。
(二)分化阶段
1.产生原因及动作表现
随着学习者对所学动作的反复实践,运动技能会逐步改进和完善,条件反射活动也由泛化进入了分化。此时不该收缩的肌肉会得到放松,多余动作会逐渐消除,错误动作会得到纠正,能够比较顺利、连贯地完成技术动作,并初步形成动力定型。但这种动力定型还不够稳定,遇到新异***(如有外人参观)或较强***(如进行比赛)时,错误动作可能还会重新出现。
2.教学要点
在该阶段中,教师应重点加强对动作细节的要求,促进分化抑制的建立和发展,使动作日趋准确。
(1)加深对动作内在规律的认识,建立完整动作的概念;
(2)强化正确动作,及时纠正错误动作;
(3)加大动作难度,建立更精细的分化抑制。
(三)巩固与自动化阶段
1.产生原因及动作表现
在分化阶段后,学习者通过进一步反复练习,运动技能日趋巩固和完善。此时,不仅动作完成得更加准确、协调和优美,而且动作的某些环节还可出现自动化现象,即不必大脑皮质有意识地进行控制就能顺利完成动作。“无意识”的自动化动作仍然没有脱离大脑支配,当外界环境变化时,这种无意识活动可立刻转变为有意识活动。
2.教学要点
(1)对学生提出进一步要求,不断提高动作质量;
(2)经常检查动作质量,防止动作变形;
(3)坚持练习,巩固持久。
依据运动技能学习过程中的不同特征将其划分为三个阶段,如何从泛化阶段尽快过渡到分化阶段是运动技能形成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分化抑制建立得越快越精确,运动技能掌握得越快。
正常人体结构运动系统知识总结?
正常人体结构的运动系统主要由骨、关节和肌肉组成,这些部分相互协作,实现人体的运动和保持姿势。以下是关于正常人体结构运动系统的知识总结:
1. 骨:骨是运动系统的支撑结构,承担着保护内脏器官和实现运动的作用。骨通过不同的形态和结构组成人体的骨骼系统,为肌肉提供附着点。
2. 关节:关节是骨与骨之间的连接点,允许骨骼系统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运动。关节分为活动关节、半活动关节和不动关节,分别承担着不同的运动任务。
3. 肌肉:肌肉是运动系统的动力来源,由肌纤维组成。肌肉分为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三种,其中骨骼肌主要负责四肢和躯干的运动。肌肉通过收缩和松弛来实现运动的产生。
4. 神经系统:神经系统是运动系统的调控中心,负责传递神经冲动,指挥肌肉收缩和松弛。神经系统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大脑和脊髓)和周围神经系统(包括神经和神经节)两大部分。
5. 内分泌系统:内分泌系统通过激素调节肌肉的生长和功能,与神经系统共同实现对运动系统的调控。
6. 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理学研究人体在运动过程中的生理变化,如心跳、呼吸、血压、肌肉收缩等。
7. 运动技巧:运动技巧是人体在运动过程中,通过神经、肌肉、关节等系统的协同作用,完成特定动作的方法。运动技巧的提高需要长期的训练和实践。
8. 运动损伤与康复:运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损伤,如骨折、肌肉拉伤等。运动损伤后的康复治疗非常重要,以确保患者尽快恢复健康和运动能力。
总之,正常人体结构的运动系统是一个复杂而精密的系统,各部分相互协作,共同实现人体的运动功能。了解和掌握运动系统的知识,对于预防和治疗运动损伤、提高运动表现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