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上课的老师们,你们在授课过程中,发现存在哪些问题?
【1】网络卡;【2】无法师生互动;【3】无法课堂管理。
由于武汉疫情的影响,学生们在家隔离,按照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要求,利用网络进行学习。
我们学校已经通过网上学习一周了。我给学生们上三门儿课,虽然是网络学习,但是非常累。心累。因为网络学习存在太多问题!
第一,网络太卡。
现在到网络或者服务器,还不能维持全国这么多学生,通过网络进行学习。
经常卡的像放幻灯片一样,看着就上火。还有就是很多老师不太适应网络学习,或者是直播授课。原本45分钟的一节课,要上到一个半小时才能结束。
所以,后来我们把直播授课,改成录播授课!
以后5g是趋势,只有使用5g网络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第一,无法进行师生互动。
教学过程是一个双向的过程,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需要老师和学生进行互动,这样老师才能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接受知识的情况。
结果,现在成了我一个人的表演。我在屏幕前边儿。讲了一通还带打手势的。在我学生们没什么反应。
还有就是,也没法进行提问,无法把学生带入教学的环境。
第二,无法进行课堂管理。
每次上课的时候,很多学生都不能按时在路上坐到屏幕前边儿,不能准时就行打卡。
有时候在直播的过程中,很多学生们不能认真听课,或者是干别的东西去了。甚至还能传出玩游戏的声音。
最痛苦的是:学生不能按时坐到屏幕前边儿,要等老长时间。
实际上,网络学习,不如传统教学效果好。因为网络学习不能传达老师的感情,网络教学只是一个冷冰冰的过程。而传统教学是老师带有温度的表达感情的一个过程。然后在表达过程中传达知识。
所以,网络学习,永远代替不了传统教学。
一,在线授课对网络的要求高。有时候会出现学生或者我自己的网络卡顿。
二,板书没办法太灵活。在平时的板书过程中,我们可以随意的添加,删除,但是在线授课过程中,因为熟练程度以及系统的原因,无法很灵过的和学生对板书进行灵活的讲解。
三,互动偶尔有缺失。因为是线上上课,所以孩子无法真正的跨越网线和老师进行真正的互动,对于一些坐不住的孩子来说,反而是“好”的开小差的机会,因此和这些学生的互动就显得缺失。
我在线上上课的时候发现存在的问题是:第一线上教学比线下要浪费时间,就拿读课文为例,我们要想知道学生课文读的好不好,需要指名提问朗读。这个时候呢,我们就需要连麦,连麦的过程中,就会耽误几秒,而且如果连麦的同学,他朗读出现错误的话,我们需要其他孩子进行纠正,在你连上下一个同学的时候,你又不知道那个同学到底会不会纠正,如果他不会纠正呢?就又耽误了时间;我发现的第二个问题就是学生在“钉钉”的“家校本”中提交作业时,有的学生教的是竖版的,有的学生教的是横版的,横版的辨认起来会更费劲一些,有些学生拍的照片上面的字小下边的字大,批起来也很费力。
虽然教龄也有几十年了,可线上授课还是第一次,尤其还是直播,多少还是有点紧张,还是有点不习惯。
线上直播,是非常时期的无奈之举,也有诸多弊端:
一,网络不畅,卡死导致听课质量不高
我家今年的网络就不好,看图片***不通畅,卡的要死,孩子说,人员都在家,网的利用率太高,大家都在网上呢,信号不好是必然。
这种网络状态下直播,效果不可能太好。
像这样的情况,学生家的网也会有,无论谁的网络出问题,都影响孩子的听课质量,听课断断续续,很难听懂,完成作业就有点难度。
二,教学手段单一,学生没有学习的积极性
由于在家里,条件受限,有的老师家里都没有电脑,只能用手机授课,不能做课件,只能甘巴说教,时间长了,孩子会失去兴趣,没有了听课积极性,效果会受影响的。
即使有直播的条件,没有黑板,不能板书,不能加深记忆,很容易造成孩子当时听懂了,但印象不深,下直播一会就叫不准了,或者干脆遗忘了,又不能及时反馈给老师,家长急,老师急,孩子也急。
三,家庭环境舒适,注意力不集中容易溜号
别说孩子,大人在家里想做点事,注意力都很难集中,家就是休息的港湾,在家就是放松心情,忽然家变课堂了,一时半会很难适应,有的学校要求学生穿校服,就是让学生有仪式感,提醒学生这是课堂,老师在上课,要认真对待。
高中学生要好一些,基本不用家长操心了,初中学生稍差,需要家长组织,而小学孩子需要家长全程跟踪,虽然有要求,小学讲课时间不能超过20分钟,可就这20分钟,孩子也很难坚持。
网课老师只是授课者,其他的任务都交给了家长,这就考验家长的耐心和水平了。
有的地方开学早,网上已经授课两周了,老师们表示效果还可以,就是作业完成的不好。这些孩子平时也是不愿意写作业的,都是在老师的严格要求下才完成的,这回老师看不见了,家长又管不了,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成绩会下滑的非常明显。
在网课过程中,老师,家长,学生三者缺一不可,尤其是家长,要管理好孩子,做好长期的准备,孩子能否学好,就看你的了。
幼儿园大班科学:动物怎样过冬PPT课件?
设计意图: 冬天到了,动物的踪迹越来越少,蚂蚁钻进洞里,小燕子飞走了等,这些现象无不引起幼儿注意。户外活动时,他们会不约而同产生疑问:为什么蚂蚁不出来搬食啦?小燕子怎么不见啦?呱呱叫的青蛙哪里去了?动物们生活习性的变化让幼儿产生好奇。为了顺应幼儿的兴趣需要、发展需要,设计本活动让幼儿了解动物不同的过冬方式,以激发幼儿探究动物的兴趣和爱护照顾动物的情感。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了解动物过冬的不同方式。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初步了解动物对环境的依存关系和适应特点。 3、激发幼儿探索动物生活的兴趣和关心爱护动物的情感。 活动重点: 能说出几种常见动物是怎样过冬的。 活动难点: 知道动物过冬的几种不同方式。 活动准备: 课件、动物头饰、4种过冬场景。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谈话,导入主题。 提问:现在是什么季节?(冬天)你感觉怎么样(天气寒冷)?冬天人们是怎样过冬的?(穿棉衣、生火炉、戴手套、多跑步……)动物们是怎样过冬的呢?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看看动物们是怎样过冬的? 【评析】这一环节中,通过谈话活动,引发幼儿对动物怎样过冬产生兴趣。幼儿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出人们是如何过冬的,由人们怎样过冬自然的过渡到动物怎样过冬。幼儿大胆运用已有经验进行讲述,和同伴分享交流的快乐,在交流中获得新知识。 二、基本部分: (一)播放课件(边播放边讲述故事)。 提问: 1、刚才屏幕里出现了哪些小动物? 2、它们是怎么过冬的? 【评析】这一环节中,通过生动、形象的课件演示,以故事的形式让幼儿感知动物是如何过冬的。如,燕子南飞、青蛙冬天睡大觉、小松鼠储备粮食、小兔换厚的皮毛。当幼儿说到青蛙睡大觉的时候,随即丰富词汇:冬眠。本环节幼儿了解了动物不同的过冬方式。 (二) 引导幼儿总结动物过冬的几种不同方式,提出问题讨论: 1、小燕子是怎么过冬的?为什么要飞到南方去过冬?还有哪些小动物和燕子一样也是南飞过冬的?(大雁、天鹅、丹顶鹤等)
大班演练《地震来了,怎么办?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了解一些简单的地震知识。
2、教育幼儿在发生地震时不慌张,初步掌握发生地震时的一些自救方法。
活动准备
1、有关地震知识的课件(汶川、玉树地震的新闻及关于地震知识的录像、图片、地震自救的幻灯片等)
2、一段紧张的音乐。
3、幼儿曾经在电视或书上看过关于地震的报道。
活动过程
1、播放汶川、玉树地震的新闻,引起幼儿的兴趣及注意力。
(1)刚才新闻里说了什么?
(2)哪儿发生了地震?
(3)地震时,地面会怎么样?
教师小结:刚才录像中那样的地面剧烈震动、摇晃的现象叫地震,地震是一种很少见但是危害却很大的一种自然灾害。
2、出示图片,让幼儿了解地震造成的危害。
(1)教师逐一出示图片,通过提问。引导幼儿理解图片内容。
(2)小结:地震时,地面剧烈震动,房屋倒塌,地面裂开大缝,公路扭曲断裂,汽车被砸扁了。房屋倒了后,家里的东西都被压坏了,有时我们的生命也会受到威胁,有的人被压在房屋、石头、砖块下面,等待救援;被救出来的人也无家可归,只能先暂时住在帐篷里。
3、播放地震形成的录像,让幼儿初步了解地震的形成。
我们地求的表面叫地壳,地壳不是静止不动的。它像一个顽皮的孩子,总是在不停地运动。如果它运动的力气过猛,地壳上的岩层经受不住力的冲击,就发生断开,于是出现了地震。
4、集体讨论,让幼儿学会自救的方法。
(1)地震这么可怕,如果发生地震,什么地方是最安全的?
(2)发生地震了,什么地方是不安全的?
(3)发生地震时,应该怎么办?
(4)万一你被压住了,你怎么办?
(5)观看幻灯片,让幼儿了解地震时应该怎么做。
小结:为了自己人身安全,请躲在桌子等坚固家具的下面;摇晃时立即关火,失火时立即灭火;不要慌张地向户外跑;将门打开,确保出口;户外的场合,要保护好善,避开危险之处;在发生地震时,不能使用电梯;为了不妨碍避难疏散的人和紧急车辆的通告,要让出道路的中间部分;避验证时要徒步,携带物品应在最少限度。
5、游戏《地震来了》。
(1)带领幼儿进入布置好的场地。
(2)播放一段紧张的音乐,教师说声“地震来了”,孩子们开始有序疏散。
大家爱锻炼大班怎么上课?
大家爱锻炼大班的上课方式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导入环节(5分钟): 可以通过一些有趣的数字事实或者运动健身的人物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并激发他们对运动的兴趣。同时,通过让孩子们举手说出一些数字的特点和知识,鼓励他们积极参与。
新课部分(15分钟): 首先,使用数码板和数棒等教具教孩子们数字的读法和记数,让他们掌握数数的技巧,例如从左到右,一排排数,从上到下,一列列数等。然后,通过PPT的展示,让孩子们理解加法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绘画环节(15分钟): 让孩子们用绘画的方式表现自己所喜爱或参加过的运动,帮助他们进一步理解运动和表达自己的想象力。同时,鼓励孩子们大胆勾画人物的外形,表现不同人物的动态,让他们对运动有更深入的理解。
交流分享(10分钟): 在绘画完成后,让孩子们相互交流自己的作品,分享各自的运动体验和创意。这一环节可以帮助孩子们提升自信心,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和社交能力。
以上就是大家爱锻炼大班的上课方式,通过多样化的活动,既可以让孩子们学习到知识,又能够让他们对体育运动有更深入的理解和兴趣。同时,通过交流分享,还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团队合作和社交能力。
上幼儿园需具备什么基本能力呢?哪些自理能力?
①孩子入园前首先要有能力喂饱自己,即自己吃饭的能力。
②自己上厕所”的能力。
③自己穿脱衣服的能力④与人简单沟通的能力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途径创造条件,调动幼儿生活自理的积极性首先,我们应该从园内环境创设入手,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活动氛围,激发他们自我服务的愿望。从小班起,老师可以在帮助幼儿上厕所、就餐、睡前穿脱衣时,有意识地提醒幼儿自己去做。进入中班大班后,可以根据本班情况在老师提醒和鼓励下坚持自己的事自己做,同时帮老师收拾玩具、桌、椅。在游戏、就餐、午睡后,老师可以为幼儿创设自我服务的环境,轮流让他们给花浇水、管理图书、午睡后学习叠被子等等,鼓励幼儿之间相互帮助,增强他们的劳动意识和自我服务意识。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1)利用多媒体教学增强幼儿的生活自理意识。在组织活动中,我们一定要注意寓教于乐,让漂亮的手绘图片、录音机、幻灯片、***资料、相关内容的动画等等都可以参与到活动中来,运用生动形象的活动形式,丰富幼儿活动的色彩、活动的形式,努力提高幼儿自我服务的意识,锻炼幼儿学习、生活的自理技能。***用游戏形式,激发幼儿自我服务的兴趣。幼儿自我服务的内容,如单纯地进行讲解、示范,幼儿学习起来感到枯燥无味,这并不符合幼儿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