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数学有很多不会做的题,这是正常的吗?
根据自己将近二十年教学经验,个人认为,高一数学有好多不会做的题,是一种正常现象。
下面,就简单的评价一下。
最后,提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希望能帮助到一些学生,进而让广大家长朋友们不再那么担心。
高中数学和小学、初中数学的明显差异性。
在小学阶段,甚至是初中阶段,数学知识不仅很简单,并且知识量少。
最重要的是,小学阶段和初中阶段的考试题型,大都很固定。
确切的说,小学和初中的学生,在考试当中,会发现绝大部分题型都非常熟悉。
并且,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绝大部分初中和小学老师,都会***取填鸭式教学。
而学生呢,自然会更加关注死记硬背类的能力。
其实,现如今的绝大部分初中和小学数学试题,虽然牵扯到计算,但类型还是死记硬背类!
而到了高中后,即使是高一阶段,数学知识点陡然增多,难度也陡然增大,极其考验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等。
一句话,因为初中和小学数学和高一数学差异性太多太大,因而导致好多小学阶段和初中阶段数学成绩优秀的学生,到了高中后,成绩会下滑。
个人建议。
因为初中和小学的数学,和高中数学是两种概念,因而无论是学生还是家长,都要客观公正的评价学生在小学和初中的数学成绩。
在小学阶段,大部分同学的数学,都能考九十分以上,甚至是满分。
在初中阶段,正规考试满分大都是120分。
按照满分是一百来计算的话,好多学生都能考八九十分。
但,到了高一后,同样按照百分制计算的话,学生如果能考八十分左右,成绩就不错了。
在客观公正的看待高一数学成绩的基础上,个人认为,初中毕业生在上高一之前的暑***当中,最好预习一下高一数学,从而迅速适应高一数学的学习方法。
并且,在高一开学后,因为老师每节课都要讲解大量知识,因而学生务必要好好听讲。
另外,最好预习一下,学完每节课后,还得在做完作业之后,复习一下。
除此以外,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要经常翻阅一下之前的错题。
个人认为,每研究一遍错题,都会有一次收获!
最后,祝愿所有的高一学生,都能学好数学,从而尽可能少的遇到不会做的题。
这是正常情况,不用担心,把心态放平就好! 高中数学和初中数学的难度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我初中的时候特别喜欢数学,最擅长的学科也是数学, 刚进入高一的时候,我学习数学也是有些吃力,特别是函数那一部分,很多题都不会。
其实这种情况很正常的,很多同学都会碰到这种情况,题主之所以有现在这种担心的心态,完全是因为你还没有适应高中的学习状态,初中数学毕竟简单,平时碰到的习题,都大部分会做,只有小部分不会做;可是 到了高中以后情况不同了,很多题都不会了!
其实你可以和身边的同学交流一下,肯定有很多同学和你的情况类似,高中数学题,别说学生不会,有很多题连老师都不会的。真的没骗你,一些新教师,给你们讲的练习题,他们可能都已经提前看过很多遍了,反正最少也要看一遍的!
嘿嘿😁,我今年实习的时候就是这样,感觉很多题都不会,为了看晚自习的时候不被学生问到,每天拼命刷题!
所以,放平心态好好学习吧,慢慢来,等你适应了高中的 的学习状态,会慢慢变好的,加油↖(^ω^)↗!!
高一数学有很多不会的题,这正常吗?这很正常。可能是因为你刚上高中,新的学习环境、新的教学方式、新的学习压力等综合性因素导致你不适应,你还没有找到高中数学适合你的学习方法。内容多、课程多、时间少是你目前面临的最大障碍。你应该尽快调整好你的状态,上课认真听,下课的复习效率要提高,这样很可能跟不上老师的进度。多总结,找出你的学习方法。但是你也不需要紧张,刚开学有个适应过程很正常,放轻松,用你最好的状态迎接新的学习生活!
还有一点,高一开始接触的是函数,这一部分确实很难,多用心点记住每个函数的内容,还是熟能生巧的。不过高一部分对整个高中数学的学习都是特别重要的,函数这一块是高中数学的核心,实在不懂就去找个老师好好学习。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你,谢谢。
谢邀。
高一数学有很多不会做的题,这正常吗?
1.有很多不会做的题,正常不正常?这要区分是在考试中,还是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
如果是在平时的练习过程中,有很多不会做的题目,这非常正常。毕竟每个学生的接受能力,是不一样的,有些学生学习速度特别快,接受能力特别强,学一遍之后,自己独立的去做课后习题,准确率能够达到90%以上,还有些学生,学一遍之后,做习题准确率能够达到100%。
当然,也有一部分学生学习速度会慢一些,接受能力稍微差一点。学完一个新的知识点之后,需要有一段时间,进行消化吸收。
在平时教学的过程中,还遇见过一些学生,学习理科的重要方式是在错误中进行学习。
这类学生的典型特点是,老师讲过一遍之后,他们仍然会犯错,只有老师准确的把他(她)错误指出来,并让他(她)及时的纠正,等把大部分错误都纠正完之后,那么这个知识点,他(她)掌握的会非常扎实,以后即便是不复习,他们也能够准确无误的把这些题目做出来。
因此,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如果不会做的题目很多,这属于正常现象。
这些不会做的题目或者做错的题目,恰恰是你学习的薄弱环节,只要你把这些题目弄懂弄会,那么你就是在进步。
而如果是在阶段性的考试当中,比如月考或者是期中、期末考试中,你还有很多题目不会做,那这种现象,就非常不正常了。
高中阶段,重要的章节学完之后,学校一般都会组织阶段性的测验考试,方便学生及时的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发觉学习中存在着的问题。
2.在阶段性考试中,高一数学有很多题目不会做,可能是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基础知识掌握的不扎实。
要想学好高中数学,基本概念基本性质,基本公式要掌握的非常扎实。
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说,该背的背,该理解的理解。(并不是要求你死记硬背,而是说,你要熟练的掌握)
比如,高一上学期函数部分,函数的性质中,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这部分内容不仅是平时考试的常考点,而且是高考中的重点。
这一部分的内容,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最基本的,你要知道如何判断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和周期性。
而判断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和周期性,最常见的方法就是定义法,如果你连基本的定义,都没有记住,那么其他判定方法以及结论,根本就无从谈起。
如果你连课本上的重点知识的基本概念,性质、公式和定义,都没有掌握好,想要学一会儿,数学难度会非常大,甚至可以说是天方夜谭。
此时,与其抱怨自己数学比较差,题目不会做,还不如回归到课本上,先把基础知识打扎实。
下面是一份高一数学的重难点知识列表,自己可以对照这份列表,看一下哪些知识自己掌握了,哪些知识没有掌握,如果看着这些要点,回忆不起来具体的内容,那么这就不是会不会做题的问题,而是你的基础知识不扎实。
第二,知识掌握的不全面。
虽然高中阶段的数学,老师在平时的讲课过程中,仍旧是按照章节模块来进行讲解,但在考试的过程中,有很大一部分题目综合性比较强,也就是说有些题目,不是在考察单一的知识点,而是同时考察了多个知识点,甚至有些知识点是跨章节的。
比如,2019年高考时,全国卷的文科和理科的数学,都考察了下面这道题目。
对于参加高考的学生来说,这道题目没有任何难度,但对于高一、高二的学生来说,这道题目可能有点难度。
这类题目看似是在考察函数图像,其实是在考察函数的奇偶性、单调性和特殊值法以及极限。
而这道题目只考察了函数的奇偶性以及特殊值法,也就是很多同学说的赋值法。
对于高一的学生来说,学完必修一之后,大部分学生都能够判断函数的奇偶性,也能够准确的运用赋值法。
但如果你不能把这两部分知识准确的结合起来,对于函数图像识别的题目,没有总结出常见的解题思路(步骤),那么这些题目,你要么手术无策,要么在这些中等偏下难度的题目上,花了太多的时间,而导致其他题目没有时间写。
第三,知识点和解题思路没有转化成解题能力。
知识点有了,解题思路也有了,是不是题目就能够做出来了?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在平时的测验或者考试的过程中,要想把题目准确无误的做出来,除了要熟练的掌握知识点,和基本解题思路基本题型之外,还需要能够熟练的运用,你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比如在考试中,你要能够准确的判断出,这道题目在考察哪些知识点,或者是要用到哪些解题思路。
再比如,你看到一道题目之后,要能够大致的判断命题人的真实意图是什么?
经常会遇见一些学生,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知识掌握的也非常扎实,这些题目,如果不限制时间,他们也会做,但是在考试中,就是拿不到高分,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就是因为,这些学生在审题,或者是寻找解决思路上花了太多的时间,而导致会写,但是没有时间去写。
3.针对上面三个问题的三种解决办法。
第一,利用教辅读物或者是***课程打牢基础。
要想熟练掌握课本上的基础知识,最有效的办法当然是看教材。
但在平时教学的过程中,发现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可能不太适合大部分学生,因为很多学生在看书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或者是抓不住重点的情况。
因此,如果你的自控能力不强,看书的过程中抓不住重点,那么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借助教辅读物。找一本比较好的教辅读物,或者是找你喜欢的风格的***课程,认真的跟着老师,或者谁教辅读物把基础过一遍。
判断基础知识掌握扎实还是不扎实,最简单的一个办法就是利用费曼学习法。
如果你觉得某一部分的知识,掌握的差不多了,那就拿一张白纸,把这些知识的框架图完整的列出来,如果哪个地方你出现了卡顿,就重新再看这一部分的内容,直到能够准确无误的,把这部分的内容回忆出来为止。
第二,在做题的过程中要善于总结。
平时很多老师,都会给学生说:“做一道题目,要起到一道题目的作用。”
要想让做题,真正的能够起到提高自己解题能力,巩固知识的作用,最关键的是要养成总结的习惯。
总结并不是单纯的,看这道题目自己做对了还是做错了,(如果题目做错了,最基本的,当然是要把这道题吗整理到错题题上),而是要总结一下这道题目的解题突破口,命题思路、知识点考察方式等。
第三,养成先学习再做题,先复习,再测验的习惯。
有些学生学不好数学,并不是不够努力,而是因为在做事情的时候,比较急躁。知识点还没有掌握好,就开始着急着做题。
如果你对课本上的知识点,没有理解透彻,对于重要的知识点,理解是错误的,当你带着这些错误的观点,去做题时,你做的题目越多,可能你对这个错误的知识点,印象会越深刻。
最后的结果就是,如果没有老师的点拨,或者是同学的帮助,你可能自己都不知道自己错在哪个地方,不知道自己哪个地方没有掌握好。
因此,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养成先先学习,再做题,先复习,再测验的好习惯。
只有你把自己当做一个“平常人”时,你的数学成绩才能慢慢变得“不平常”。如果你没有站稳,都想着走,没有学会走,都想着跑,那么你跑的越来,最后摔得越惨。
我是“升学与考试”---分享学习方法,关注教育时事,指导升学规划。期望我的回答能对你有帮助。
高一的数学就有很多题不会做,你觉得这很正常吗?这肯定是不正常的,如果按照这种方式下去,那么高二高三的话你基本上大部分都不会做了,这样的话高考数学你会有多少分?
高中数学的题不会做,你找一下原因。如果仅仅是高一的出现函数部分,对知识概念不理解的话,那么你需要自己想办法或者是找别人给你讲明白这部分的内容是理解这部分的内容,而不是去把这部分内容背诵下来,尤其是抽象函数和***这部分的内容。
不知道你初中跟小学数学学的怎么样,因为高中的数学有时候节点的预算过程大部分都是用的是初中的数学知识,如果这部分知识内容你记得不熟的话,那么可能也不会做!
所以你要看一下你是小学的和初中的数学知识不好,还是说高中新学的数学也只是没学懂。
给你的建议就是买两本关于小学和初中的知识点,请翻一翻看一看,另外就是对于高中这块的知识,也买一本详解的这种知识手册
洋务运动的内容有哪些?
洋务运动是指19世纪末期至20世纪初期,清朝******取的一系列吸收西方科学、技术和制度以振兴国家的改革运动。其内容包括:
1. 学习西方科技:洋务运动鼓励学习西方的数学、物理、化学、冶金、航海术等科学技术,推动了中国现代科学技术的传播与应用。
2. 发展工业:清***投资兴办工矿企业,试图建立现代化的工业体系。例如兴办了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和山海关兵工厂等企业。
3. 改革军事:清***引进西方军事技术和装备,组建新式训练有素的部队,以增强国家的国防实力。
4. 设立学校:清***设立翻译馆、航海学堂、同文馆等学校,培养翻译人才和科技人才,以促进中国教育的现代化。
5. 建立邮电、铁路等基础设施:推动了中国的邮政、电信、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以改善国家的交流和通讯体系。
总体来说,洋务运动是一场涵盖科学技术、工业发展、军事改革、教育现代化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全面改革运动,旨在提升中国的综合国力,实现国家的现代化和强***展。
初中数学几个正确的结
总的来说,四大板块:代数、几何、统计学初步、函数 代数:整式、分解因式、不等式、方程,包括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一元二次方程 几何:三角形,包括全等三角形和相似三角形;四边形,包括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和梯形 统计学初步: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公差、方差等 函数:初中阶段主要是三大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当然,还有一个算是高中要学的三角函数的简化版本:锐角三角函数 学习方法么,其实也很简单,在平时的训练中,锻炼自己的解题思路。每一个知识点,无非就是那几个考点,只要按照考点进行复习就很简单了。就比如一次函数,要考察的地方无非就是函数的解析式、斜率、与坐标轴的交点问题,还有就是比较综合性一点的: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交点,再连接原点所形成的三角形的面积,或者说给出一个一次函数的图像和二次函数的图像,然后找一个点,形成一个三角形,与一次函数图像与坐标轴交点所形成的三角形相似或全等,反正就是差不多这个意思。 按照这样的考查方法进行针对性训练,很容易出效果的。当然,建议可以找一个课外辅导机构,专门进行解题思路的训练。
既然没有永动机,那为什么分子可以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首先,谁告诉你“永动机”就是永远动的物体的?
我记得小学语文老师就反复强调千万不要望文生意,不能按字面理解意思。有些人就是不听。
小学语文都叫你不要望文生意了,你后来学物理还望文生意? 永动机有“永动”两个字,就是永远运动的物体了?你学物理完全不看定义,只按字面理解么?你怕是要把老师活活气死。
用动机的定义是,不需要消耗能量,而源源不断向外做功的机械。 所以显而易见,分子并不是永动机。
其次, 关于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问题。
中学一定学过,分子无规则运动,其表征是温度。 也就是说,温度越高的物体,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物体做无规则运动的原因,就是因为有能量输入。比如你烧水时,火的热能传递到水中,水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就会越来越剧烈。
当你把火关了,切断能量输入,水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就会慢慢变缓,这是因为热水开始向外辐射能量。
那么热水的无规则运动会不会最终停止?当然不会,这是因为当水的温度降低到和周围环境温度一致时,就不会再继续降低了,因为周围的空气也是有温度的,空气会源源不断的给水输入能力,最终达到热平衡。
那么空气为什么会维持一定的温度? 这是因为有太阳不断的向地球输入能量。地球上一切风雨云等等的运动,其实都是太阳能。
所以你要明白,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并不是永远的,没有能量输入的话,分子无规则运动就会越来越慢,最终趋于停止。 比如,你把一个物体拿到周围没有任何恒星,没有任何物质的宇宙角落,这个物体的温度就会越来越低,最后接近绝对零度。 当然,永远能达到绝对零度,不过这个和能量无关,想明白为什么,以后学习量子力学吧。
既然没有永动机,那为什么分子可以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自古以来,人类就从来没有减慢过对自然环境中能量进行利用的步伐,无论是远古时期人类祖先利用火种极大提升了适应和改造环境的能力,还是现代的人们应用各种油气***和新能源推进生产和生活水平的提升,都与能量的直接或者间接利用密切相关。而能够制造出不需要输入能量且能持续对外输出能量的机器,则成为很多人为之奋斗的梦想,”永动机“的概念就是在这样一种大的背景下,大约在1000年前开始萌发的,之后很多包括科学家、机械制造者、疯狂爱好者脑洞大开,提出了各种各样关于永动机的模型,但运行起来后均告失败。
为什么永动机制造不出来?主要原因在于它违反了物理学的基础定律。如果从运动方面来看,在不需要输入能量的情况下可以持续对外做功,那么在这个系统中总的能量就会持续增加,这不符合能量守恒定律。如果从热力学方面来看,当在没有温差的情况下,一个机器系统可以持续从外界吸收热量而转化为机械能,那么这也与热力学第二定律相违背。而能量守恒、热力学定律是当今物理界最基础的理论,我们不可以创造出一个物体,使其运动规律脱离现有物体体系的规律框架。
有些人到目前为止对永动机还不放弃,甚至认为只要是持续运动的物体,就有可能成为一个永动机系统,这是对能量守恒定律的片面理解,也是对永动机概念的片面理解。既然叫永动机,绝不仅仅是字面上体现的”永动“二字,更重要的是要在没有能量输入的情况下对外界持续做功,脱离了这个终极目的谈永动机,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永动机。
比如,有的人提出:“地球永远围绕着太阳进行公转,那么地球就是一个永动机”就犯了这样的错误。按照牛顿力学定律,如果一个物体没有受到外力或者受到外力的合力为零,那么这个物体就会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不变,地球在宇宙空间中的运行,受到的各种引力的作用综合结果基本上平衡的,因此在非常稀薄的宇宙空间中可以维持着周期性的高速运转。从地球系统来看,虽然地球本身处在不断地运动中,但它没有对外做功,也就是说它不是一个“永动机”。***如我们在地球行进路线中,放置大量的阻挡物、或者将地球连上许多巨大的齿轮,让地球对这些外界物体做功,则地球本身自转或者围绕太阳公转的运动速度,将会逐渐地被降下来直至相对性的停止。
同样的,在分子层面,分子每时每刻在进行的无规则运动,也不能将其看作是一个个“永动机”,它们的运动是分子热运动的体现形式。宇宙中所有物体的温度都在绝对零度以上,那么分子就会拥有不同程度的内能,这些内能是分子进行无规则运动的源泉。而我们创造出来的“温度”的概念,就是衡量物体内部微观粒子热运动水平高低的一个标量,热运动越剧烈,微观粒子间的碰撞和摩擦就越强,对外表现出的温度就越高。反过来,我们对一个系统注入能量,就会推动提升分子间的热运动水平。处于不同热运动水平的物质,即在宏观上表现为温度不同的物体,它们之间在一定距离内可以通过热传导、热对流或者热辐射的方式进行热量的传递,最终使得在一个系统中的温度保持恒定状态。
按照热力学第二定律,热量仅可以从温度的物体转移到温度低的物体,同时,不可能从单一热源持续吸收热量并对外做功,而不会对热源及其它因素产生影响。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当一个物体对外界做功,在没有外界能量的输入之下,组成物体的微观粒子的总内能是呈下降趋势的,而总内能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分子的平均动能,另外一个是平均势能,那么在持续对外界做功的这种情况下,物体如果没有空间上的转换,那么组成物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必将会逐渐减少,分子无论是运动的幅度、范围还是频次,都较做功以前要有一定程度地减弱。
而要使分子恢复以前的状态,必须要为这个物体所在的系统重新注入相应的能量。理论上在对外做功的同时,分子的运动就会减弱,直至完全停止,在温度表现上就是到了绝对零度,当然这个是不可能实现的,所以说,分子做无规则地运动也不可能永远进行对外做功,也就形成不了“永动机”了。
除此之外,有的人还依据真空中两片中性金属板会出现相互的吸引力为题,指出真空既然什么物质也没有,但是能够提供这种吸引的作用力,是不是可以制造永动机来。其实,这种现象叫作卡西米尔效应,这个效应是荷兰物理学家卡西米尔,根据量子场论中的“真空不空”现象提出来的一种效应,其实质上并非能量凭空产生,而是与量子力学中在时间非常确定的情况下能量发生涨落的不确定性相类似,是金属导体或者介电材料,在距离非常近的情况下,改变了真空中二次量子化后电磁场的能量“期望值”而已,本身也没有违背能量守恒定律。
再次再次重申一下,“永动机”,不是“永远在动的机器”,而是能不断向外输出能量的机器。拜托这些望文生义的朋友赶紧好好看看这篇文章吧,别贻笑大方之家了。
很多人总是望文生义,觉得“永动机”就是应该解释为“永远在动的机器”,然后一看,分子不是一直在运动吗?那不就是永动机吗?但是实际上这是滑天下之大稽的错误理解,错误程度不亚于觉得老婆饼里面有老婆。
要知道,初中学的牛顿三定律里面第一句话是这么说的:在外力合力为0的情况下,物体保持静止或者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只要让物体受到的外力为0,那么一个物体可以保持永远运动(虽然在现实中很难实现)。
比如说地球自转,由于宇宙中处于真空状态下地球旋转受到的阻力作用微乎其微(主要来自太阳与地球之间产生的潮汐力),所以地球的旋转几乎是可以一直进行下去的。
那么这些“永远运动的物体”是永动机吗?不是,完全不是。
牛顿第一定律是什么时候提出来的?那都是***四百年前的东西了,人们早就知道世界上可以有永远运动的物体了,难道那些大科学家们都不学牛顿三定律吗?难道他们不知道牛顿第一定律表明世界上有“永远运动的物体”吗?
但是这些“永远运动的物体”根本就不是永动机,永动机要求的是“向外做功”!如果你给地球接上一个巨大的齿轮、让地球驱动一台机器转动(也就是向外做功了),那么很快地球就不转了——所以地球不是永动机。
分子运动也是一样的,虽然一直在动,但是根本就不是永动机。
分子确实一直在处于不停地运动之中【如下图所示】,但是这些分子的运动是不会无限向外做功的。
分子运动得越剧烈,说明气体压力越高,我们用的汽车发动机就是利用这个原理来加热燃气、通过高压燃气推动活塞运动来做功的【如下图所示】。
但是随着高压气体的膨胀,高压气体压力越来越低——这是分子的运动转化成了外界的能量。当分子运动速度低到一定程度之后,这团气体的压力就跟外界气体压力相等了,虽然分子还在运动,但是这些运动的分子就没办法对外界做功了,做功就停止了。
所以你看,运动的分子只是一直在运动而已,但是要让他们对外界做功,他们是不能无限向外膨胀的,也就是永远运动的分子根本就不是永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