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常考的文化常识?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学语言,常考的文化常识包括古代诗词、史书、文学作品、历史***等。例如《论语》、《尚书》、《诗经》等经典著作,还有夏商周三代、春秋战国等历史时期,以及孔子、孟子、墨子等思想家的思想。掌握这些常识不仅可以帮助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文化内涵,还能深入了解中国古代社会、文化和思想,对于学习和理解文言文具有重要意义。
学士古文常识?
学士
魏晋时是掌管典礼、编撰诸事的官职。唐以后指翰林学士,成为皇帝的秘书、
顾问,参与机要,因而有“内相”之称。明清时承旨、侍读、侍讲、编修、庶吉
士等虽亦为翰林学士,但与唐宋时翰林学士的地位和职掌都不同。白居易、欧阳
修、苏轼、司马光、沈括、宋濂等都曾是翰林学士。
五个古文文学常识?
古文中官职的任免升降常用以下词语:
(1)拜。用一定的礼仪授予某种官职或名位。如《(指南录>后序》中的“于是辞相印不拜”,就是没有接受丞相的印信,不去就职。
(2)除。拜官授职,如“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一句中的“除”,就是授予官职的意思。
(3)擢。提升官职,如《战国策·燕策》:“先王过举,擢之乎宾客之中,而立之乎群臣之上。”
(4)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为易于区分,人们常在“迁”字的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字,升级叫迁升、迁授、迁叙,降级叫迁削、迁谪、左迁,平级转调叫转迁、迁官、迁调,离职后调复原职叫迁复。
(5)谪。降职贬官或调往边远地区。《岳阳楼记》“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中的“谪”就是贬官。
(6)黜。“黜”与“罢、免、夺”都是免去官职。如《国语》:“公将黜太子申生而立奚齐。”
(7)去。解除职务,其中有辞职、调离和免职三种情况。辞职和调离属于一般情况和调整官职,而免职则是削职为民。
(8)乞骸骨。年老了请求辞职退休,如《张衡传》:“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