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女儿被首都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录取了,前景怎么样?
运动人体科学专业
运动人体科学学科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培养从事体育科技教练、运动营养与运动伤害防护师、体育科学研究人员,全民健身指导及研究人员、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师资以及其他相关专业技术工作的专门人才。既来之则安之
既然已经录取了,那就不要在乎他今天怎么样?只需要在学校当中,把相关的专业课程学好,如果找工作不理想的话,可以考虑考研。
国内外情况
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其实在国外还是比较吃香的,因为国外从事专业运动的人比较多,他们都是自己出钱去聘请教练或者是运动医生,但是我们国家的情况呢,正好相反,在我们国家,能够聘请专业的医生或者是运动营养或者是指导人员的比较少,都是一些俱乐部健身馆或者是国家的体育相关的部门,会有一些相应的职位,但是这类职位相对来说比较少,发展前景也相对一般,好在在我们国家越来越重视,科学锻炼,重视体育,但短时间内,这个专业还是不会有太大改变。
个人建议
如果实在不是很好找工作的话,建议你考一个教师资格证,做一名体育老师,也是很不错的选择。因为现在我们国家越来越重视体育,体育教育这方面的相关人才相对来说比较紧缺,所以做一个体育老师,比较稳定。
谢谢邀请,祝贺你啊,在体育方面,首都体院是比较好的,运动人体科学专业主要是从事人体健康方面的工作,健康是人类的永恒,下面给你简单的分析一下学校和专业情况:
1)首都体育学院是北京市属唯一高等体育院校,现有本部校区、北校区和凤凰岭校区3个校区。在校学生近4700人,其中本科生近2800人,博士、硕士研究生近650人,成人学历教育学生近800人,竞技体校学生近350人,留学生近100人;
2)学校现有体育学和心理学两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体育教育训练学、运动人体科学、体育人文社会学、民族传统体育学、运动康复学、运动心理学六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及体育硕士、新闻与传播硕士两个专业学位授权点。
3)学校下设体育教育训练学院、运动科学与健康学院、武术与表演学院、管理与传播学院、休闲与社会体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等8个教学单位,3个教辅单位,3个附属单位,18个党政部门群团组织;开设了体育教育、运动训练、运动人体科学、运动康复、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休闲体育、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舞蹈表演、新闻学、公共事业管理、体育经济与管理等11个本科专业。
4)学校签约国家体育总局备战伦敦奥运会、里约奥运会国家队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团队;承担教育部“国培***”、《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数据复核;承担北京市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和分析、现役运动员学历教育、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师资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篮球举重等项目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等;
5)学校在职教职员工近500人,仅“十二五”期间,学校学生就参加省级以上体育竞赛392场,获得国际性比赛第一名128项,其中在世锦赛、世界杯及世界大***会等国际重大比赛中获得第一名33人次,在亚运会、亚洲锦标赛、亚洲大学生锦标赛等亚洲重大比赛中获得第一名46人次;获得全国性比赛第一名141项,其中在全运会、全国锦标赛、全国职业联赛等全国重大比赛中获得第一名102人次。
6)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属于首都体育学院的运动科学与健康学院,其中“运动人体科学”学科为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毕业生在北京市乃至全国各医院康复科、康复中心、体育科研所、保健健身领域、健康管理机构等,很多人已经成为单位的骨干。
以上可以看出,学校和专业都是不错的,毕竟这是一门人体科学,人要长寿,活得健康快乐是离不开科学的!
据说人体细胞只能分裂50次,运动健身会加快新陈代谢,难道说运动会减少人的寿命吗?
现代人比以前的人寿命长,这是不争的事实!以前人类劳动强度太大比现在大几倍甚至几十倍。另外也由于以前物质生活太差供求不平衡引起营养不良导致早衰现象!但现代人的健康情况却比以前人们的自然健康差得很远。如(三高普遍存在)如果现在人们的运动量增加每天二至三个小时,加之现在的物质生活适中,生命科学家们早就提出,人类生命可以延长到120-175岁。这也是根据细胞分裂状态研究得出的理论
谢邀!
据说人体细胞只能分裂50次,运动健身会加快新陈代谢,难道说运动会减少人的寿命吗?
上世纪上半叶,医学界的确有一种观点认为,过度频繁和剧烈的劳作或锻炼是危险的,可以导致早死,缩短人的寿命。
最剧烈的运动绝不应该超出开始出汗的限度,一旦超过就是危险的——罗伯特·伯顿
这种说法由来已久,比如16、17世纪英国著名作家,《忧郁的解剖》的作者罗伯特·伯顿就说过:
“很多人热衷于频繁和剧烈的劳动和锻炼……最剧烈的运动绝不应该超出开始出汗的限度,一旦超过就是危险的。”
当然,当时给出的理由并不是题主所称的“人体细胞只能分裂50次,运动健身会加快新陈代谢”,也不是有的人所说的“一个人一辈子心跳呼吸次数使用一定的,运动加快了呼吸心跳次数因而会缩短寿命”。
而是说:“剧烈运动造成的巨大的体力消耗可以被身体的每一个部位感受到,但心血管系统其中最主要的压力。长期剧烈的锻炼会对身体任何器官造成伤害,对心脏的损害尤为突出”;
或者,“锻炼损耗虽然短期内不会显示出特别的伤害,但日积月累的效应会对以后的生活造成麻烦,从而导致过早死亡,缩短寿命”。
剑桥的大学皮划艇运动员与同时期“知识分子”寿命比较的研究
“运动减寿”的说法到20世纪初期在学术界似乎占据了主流地位,尽管依据的证据大多是人们的印象和轶闻。比如,某某运动员剧烈运动诱发主动脉瘤破裂死亡,某某运动员猝死在运动场上之类。
这种说法也引来了很多更严谨的研究。
比如,其中最为有趣的是一位学者对剑桥大学1860年到1890年间毕业的皮划艇和其他运动项目的男运动员,与同时期毕业的男性“知识分子”,以及随机抽取的毕业生作为对照组的死亡原因和寿命长短所做的对比研究。
结果,无论是运动员、“知识分子”与随机对照之间,
不同运动项目运动员之间,
还是不同剧烈程度运动组之间,平均寿命和死亡原因都没有明显不同。
这项研究于1954年发表在英国医学杂志上。
差不多同时,1953年发表的一项严格的流行病学调查确认缺乏体力活动与慢***风险增加之间的关系,对扭转人们的认识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缺乏运动显著减寿,影响比肩吸烟危害
此后,大量研究以充足的证据表明,缺乏运动显著增加冠心病、2型糖尿病,乳腺癌和结肠癌等只要慢***风险6%至10%;
同时,增加9%的过早死亡,即明显减寿。
9%死亡率增加意味着什么?
一项研究中,以2008年全球总死亡人数5700万计算,如果完全消除缺乏运动这一行为,可以减少530万的死亡,这种影响完全可比肩吸烟的危害。
研究引用WHO的数据称2000年全球因吸烟导致的死亡为500万。其中,还特别引用了中国作为吸烟大国的数据称,如果全部消除吸烟,中国每年女性死亡率将降低3.1%,男性降低高达12.9%。
积极运动可以明显延寿
在评论运动是增寿还是减寿时,人们往往引用自己身边人的例子说事。
稍微懂点统计学的都知道,这种个例和轶闻根本不具有任何证据力,能作为证据的大样本组的人群研究。
2012年一项全球性研究显示,如果在全球范围内完全消除缺乏运动这一不健康因素,全球人口将平均延长预期寿命0.68岁。
有人或许会嗤之以鼻:切,0.68岁也好意思拿出来说。
请注意,这个0.68岁是指世界全部人口的平均值,其中既包括积极参加运动的人口,也包括不运动的人口。
要知道,这种增加的贡献全部来自积极运动的人,却要被包括不运动的人在内的全部人口平均摊薄。
如果单独计算运动给积极运动者带来的延寿效应,这个数字会显著增加。
比如,美国的研究,如果50岁的人从不活动转向积极运动,平均预期寿命将会增加1.3-3.7岁。包括我国在内东亚人的研究中,30岁及以上人群保持积极的运动,平均预期寿命将会增加2.6-4.2岁。
正如上文所述,运动的延寿效应与消除吸烟和肥胖的作用完全比肩。
比如,对应于50岁的美国人积极运动平均预期寿命增加1.3-3.7岁;如果完全消除吸烟的危害,50岁美国人预期寿命增加2.3-2.5岁。
至于肥胖的效应,一项研究中,如果美国所有肥胖者体重都达到正常体重,估计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增加0.7~1.1岁;另一项分析的结果是0.5~0.7岁,都与消除缺乏运动带来的0.68岁相近。
可见,缺乏体力活动似乎具有与吸烟和肥胖相当的健康危害;相应的,消除缺乏体力活动这种不健康行为,也跟消除吸烟和肥胖一样具有明显的延长寿命的作用。
运动延寿,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
有人或者说,我看过这篇文章后才知运动有可以降低死亡风险延年益寿的好处。但是,我现在已经一大把年纪,现在开始运动会不会有些晚了?
证据显示,运动延寿,什么时候开始都不算晚。
比如,最新发表的一项欧洲大型前瞻性研究结果显示,在40到79岁的中老年人群,不管原先的运动水平如何,哪怕是习惯于久坐的零运动者,只要开始运动,仅需要每公斤体重每天1 kJ能量消耗的增加——这个增加是非常微不足道的,相当于零运动的人,在5年内达到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一般的慢跑或者快走)体力活动水平,全因(所有原因造成的)死亡率就会降低24%,心血管疾病死亡率降低29%,癌症死亡率降低11%。
死亡率降低当然意味着寿命的延长。
研究指出,即使之前完全不活动,只要做出改变,达到和维持推荐的最低体力活动水平,就可以预防46%与缺乏身体活动有关的死亡。
为了健康,为了长寿,你,还等什么,动起来就会带来延寿的好处,永远都不算晚
我不知道别人对运动的看法,但我用现实说话,去年我身体很不好,连起床躺下都吃亏,经历了***吃药的痛苦,甚至可能会动手术,我害怕极了,那段时问好消沉,每天到江边去,坐在长椅上,看着晨炼,晚跑的人们,想着自己就这样下去,真的是蛮低落,也是热心人,和我随意聊天,建议我动起来。
我坐着想想还是觉得不可思议,要知道,我连从家里出来到江边平常人十分钟,我走走停停花了将近半个小时,反正一个字痛,腿痛,腰痛,***痛,胳膊痛,到处都痛。这样活着好难受,我思前想后,决定试试,跑步好像不可能,那就下软件学跳广场舞吧。
说动就动吧,先简做单的活动,刚开始的时候,早晚半个小时,每天坚持,半个月后小有收获,不再出虚汗,也能在家慢慢的做点小事,继续保持好心情,每天早上还是半个小时,晚上增加半个小时,一直到年底,感觉好极了,还出去找活干,身体好了,心情也愉快,运动其实给我带来了自信,身体逐渐健康起来了。现在我每天早上能坚持45分钟,晚上90分钟跳广场舞,这是我亲身体会。没有半句***话,我的文化底子浅,不会弯弯绕。
是否有科学依据是科学家的问题。说运动会减少人的寿命是无稽之谈。如果真的是这样,那“加强运动,增强体质”此不错了?从小听老人说:“人是病死的,不是累死的。”其本意虽然是教育后辈干活不要怕苦怕累,但也是有一定哲理的。当然,如果本身已有毛病,过度运动或劳累那肯定会影响身体。一般身体正常的人,通过适当运动提高免疫力以增强体质是毫无疑问的。譬如新中国首位马拉松冠军张亮友现已93岁,妻子尚殿娥已88岁,至今每天还跑10公里以上。这说明运动并不会减少人的寿命。
人体运动能力包括那些?
人体运动能力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身体柔韧性(Flexibility):身体关节活动幅度和弹性的程度。
2. 肌肉力量(Muscular Strength):肌肉产生最大力量的能力。
3. 肌肉耐力(Muscular Endurance):肌肉持续产生力量的能力。
4. 快速反应能力(Speed):在给定时间内快速完成动作的能力。
5. 敏捷性(Agility):迅速地改变方向、速度和姿势的能力。
6. 平衡能力(Balance):在不稳定的环境中,保持身体稳定的能力。
7. 爆发力(Power):在短时间内尽可能多地产生力量的能力。
8. 有氧耐力(Cardiorespiratory Endurance):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以进行长时间的持续性运动的能力。
这些方面通常被用来描述人体运动能力的不同方面,各有特点,都对体能和日常生活具有重要的影响。
格斗体能训练有哪些?
这问题很怪,如果不训练体能你拿什么跟人格斗了??是技巧还是什么了?
不管你做什么不只是格斗,你都需要体能的,这是基础,就像建房子要打地基一样。没有地基的房子是盖不起来的。没有体能是什么事都没法做好的。
乖乖的早晚都来一次体能训练吧,体能上去了在说其他的。
我是散打教练员,搏击运动的体能训练有很多,一、首先最基本的是跑步,跑部分全速跑3000米6000米8000米10000米,这个每天跑多少是教练员定的,每个项目也不同摔跤和柔道每天全速跑3000米--6000米之间,一周跑一次一万米的越野,而拳击散打或者其他的拳腿格斗选手,每天跑步在6000--8000左右,一般一个礼拜跑1--2次一万米,注意虽然距离长但跑步的速度一定要快要全速跑。然后就是短跑了30.60.100.200米之歌主要是练习频率和爆发力的还有就是素质跑也就是400.800.1500这个主要是锻炼你的无氧耐力和肺活量的,当然除了第一项长跑以外,短跑和素质跑都不是天天跑一般一周有三次左右吧。还有就是跑楼梯。跳楼梯。负重蛙跳。负重蹲走。行进间俯卧撑这些一般是每个礼拜在2--4次之间没想训练在十组之上每组距离在50左右,要求高频率高速度高强度。二、下面说的是器械力量体能训练,杠铃核心力量是深蹲。卧推,高翻。弯举。提拉以及摔柔项目的摇铃和拳腿项目的杠铃平推每项先做极限训练,然后做百分之八十和九十的重量加一起在没想在20组左右,其它的还有壶铃上推。册拉,以及哑铃弯举,单双杠,负重仰卧起,腹肌悬垂,背卧起,负重转腰,跳绳,当然摔柔项目是不跳绳的这些训练就没有组数和次数是按时间算的我们称之为耐力速度力量,在一段时间内这些训练循环做不能休息,当然这些只是属于基本训练格斗选手最主要的还是专项训练专项训练也就包含着技术在里面的,比如说手和脚绑沙袋做空击练习,击打重磅沙袋,击打硬物,用各种摔法摔重磅沙袋(这个训练主要是帅柔选手做的),以及抗阻力技术训练,抗阻力击打训练和长时间高频率高速度高强度的击打手靶和脚靶。还有摔柔项目的插臂,插捧,推手,抱人冲刺,行进间涮人,以及条件性对抗,和技术半对抗,还有全力实战对抗,基本上也就这些那些基本的体能训练一个礼拜在2-4次左右一般,专项体能力量也是在2-4次左右,但技术专项力量和实战对抗则是每天都要有的,不过有些拳腿格斗项目不会天天实战至于量有多大我只能告诉这是个超越运动员的极限的强度,没有周期这一说年年如此,另外格斗选手的专项体能和力量不是用杠铃和跑步之类的就能练出来的是通过和对手真真正正拳拳到肉的实战对抗中一拳一脚打出来的,至于杠铃和跑步只能说是基本训练或者说是***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