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运动一万步相当于多远的距离?怎样走路才健康?
感谢您的阅读!
微信记步真的靠谱吗?
能够每天坚持一万步的人,估计也很难。我们不慌回答这个问题,我反而想和大家聊聊微信到底测距离准不准?到底它的原理是什么?
我们知道目前的手机有很多传感器,比如:超声波距离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 、陀螺仪等等。那么,这些传感器到底是哪些决定了微信运动呢?
微信运动记录的是步数,不是距离。这一点必须了解,我自己实验过,拿着iPhone进行测试,同样的距离,一个是大步跨,一个是小步走,我们发现小步走的步数更多,而大步跨的步数更少。可见即使相同的距离,微信的步数也是不一样的。
记录步数的原理。手机内置了振动传感器、陀螺仪等硬件传感器以及或芯片处理器的协助,它们会根据手机在我们身上震动的频率来储存数据,比如我们人在走路的时候,重心是向下偏移的,这个时候传感器和协作器将重心移动的数据传给微信。
准确吗?不准确的,比如我们知道的,它是测试步伐、不是测试距离;其次,我们自己在走路的时候,并没有带手机,手机自然不会记录了。
题主问题:一万步到底是多少?一步的大小大约在0.5-0.6米左右,一万步大约在5000米-6000米左右。不过,因为微信的记步是不精准的,所以总体是有误差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每天6000步,是走路最健康的步数!
补充:微信运动怎么打开?在搜索“微信运动”关键字,然后再点击“微信运动”公众号,关注就可以。注意:iPhone中的微信,是通过iOS系统中的健康来进行数据***集的。
长跑或快走1万步,相当于多远的距离?这当然没有标准答案。姚明的一步和邓亚萍的一步,肯定相去甚远。即便是同一个人,跑步时快速移动的一步,和散步时慢悠悠的一步,相差也会非常大。
就以御行君为例,我查了一下自己的运动App中的记录,某次正常步行时的平均步幅是76cm,另有一次慢跑的平均步幅是88cm,但在一次5公里的长跑中,我的平均步幅却又是110cm。诸位看官可以像我一样,用运动App做自动记录,时间久了,自然对自己的步幅大小会有清楚地了解。
此外,步幅的大小只是快走或跑步锻炼时的一个因素,如果要探讨一下快走或跑步的锻炼效果,显然不能只关注在“步幅”一个因素上。
连续一万步,快走和跑步的锻炼效果都不错!
运动是一种连续性的身体活动,也只有保持一次运动中的连续性,运动效果才能达到并有效累积。比如想用有氧运动减肥的人,最好一次能达到30分钟以上,因为运动时间的长短和身体有效燃脂供能的时间相关,超过30分钟后燃脂供能占比才成为主流,超过50%。
此外,每周的运动频率的保证也非常重要,它也和运动效果的累积有关。每次应至少达到3次才行。御行君的建议是达到3至5次,每次至少30分钟,但新手在适应期(约1个月)可以从15分钟、20分钟开始,运动强度也可以低一些,可以从快走入手。
国家体育总局给出的运动时长建议则要求更高,在《全民健身指南》中对于不同健康状况的人群有不同的建议:
超重人群,每天45至60分钟,每周5至7天。
肥胖人群,每天60至90分钟,每周5至7天。
骨质疏松者,每天有氧运动30至60分钟,每周3天以上。
***设锻炼者每次步行60分钟,每分钟90步,步幅为75cm,则1小时步行距离约为4公里左右。***设进行了一次1小时的慢跑运动,每分钟180步,步幅为90cm,则1小时跑完的距离约为9.7公里。只要运动心率控制在合适的水平上,就能取得良好的运动效果。
零散一万步,聊胜于无!
就像大多数不明就里的人,将减重等同于减肥一样。自“微信运动榜”闯进我们的生活,许多人也将“日行万步”作为健康的标准。不是常说现代人缺乏运动吗?好吧,现在每天多走几步,比如在办公室里多走几步、在家里多走几步,或者去附近的市场购物多走了几点,终于完成了万步的目标。
然而,这些零散的、毫无系统性的累积而来的步数,顶多在热量的消耗方面有点作用。不少人会认为,动了总比没动好。就热量的消耗而言,普通步行每小时耗能约为150至200千卡,快走大致可以提升到200至300千卡的水平。然而,普通的一份二两的蛋炒饭就有150至200千卡的热量,红烧肉则高达500多千卡。
而且,热量的消耗并不完全等于脂肪的消耗,零散的步行或者临时跑步几分钟,对于实质有效消耗脂肪几乎没什么帮助。这也就是为什么不进行专门的锻炼,又不控制饮食,几乎没有可能减肥成功的重要原因。
因此,在零散而成一万步的情况下,无论总的累积而成的距离是长还是短,从健康和锻炼角度来看,都没有多少意义!
高质量运动最有意义,距离长短不是关键!
什么叫“高质量”?适合自己当前体能,有足够的运动时长、运动强度和运动频率。
以上述定义来看,是不是要走一万步或跑一万步不重要,首先要适合自己。比如刚开始运动的人,体能和心肺功能都较差,那么每次快走10分钟、20分钟都可以,以后再慢慢增加。而对于已经锻炼了几年的锻炼者,每次跑5公里、10公里或许才更适合某个阶段的健身要求。
此外,只要你准备开始运动,至少就应考虑运动时长、运动强度、运动频率这三个基本因素,孤立地只考虑一点,运动效果就会大受影响。那些每天沿着小区道路散步的大爷大妈们,正是犯了这样的错误,因而大概率无法从散步这样的低强度运动中获得理想的锻炼效果。
微信运动榜的作用,更多的是促使人们能够多一些行走的动力,而实际的运动效果如何,却与这所谓的“运动榜”并没多少关系。“日行万步”的目标,扔了吧!
微信1万步的距离因人而异!
我老公181厘米,我165厘米,我俩一起出行逛街,走的基本是同样的距离,大概在7公里左右,他的步数是10000步的时候,我已经走了12000多步了
我老公走1万步大概7公里
而我走1万步大概只有5.8公里
所以,每个人的运动步数对应的公里数都是不同的
微信的步数统计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应用,很多好友在上面都有步数统计,微信还把它们进行了排名,甚至有的人为了步数排名可以打到更靠前的名次而发奋努力的行走,有的人则利用一些***的手段,使他不数排名靠前。
但实际上微信推出这样的功能的目的就是让人们少看手机,多走路,这样对自己的健康也是有益的。因为现在的生活好了,有的工作需要长时间坐着,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鼓励一部分人去努力的行走,而是他的排名靠前,获得荣誉感。那么运动一万步,相当多远的距离呢?
这其实是一个很简单的乘法问题,你只需要知道一步的距离,然后乘以总的步数就可以得出距离了。我想很多人可能在实际生活中并没有观察过或者测量过自己的一步有多长的距离,一般来说,身高在160到180之间的步长大约都在40到60厘米左右,乘以一万步,大约等于四千米到六千米左右,一般走路稍微快一点的,可以达到每小时3到5公里,所以一万步大概就是一小时左右。
微信运动1万步相当于6-7公里。
我经常走路,经常用微信计步。
经过多数统计,得出结论是:正常情况下微信运动1500步为1公里。
当然,每个人身高不一样、步伐大小不一样,结果会有一定的误差。
我身高1.81米,平常走路也不喜欢走快,我走路的速度也就比散步快一点儿。自从用了微信动动后,也是天天关心“计步排行榜”。
记得2018年3月份,我开始走路减肥,那是上下班都是走路(家离单位1公里左右)、晚上吃完饭后再去散步1.5小时,星期天休息喜欢带孩子们出去玩,也需要走很多路。那段时间的微信计步中,我每天最低都是1.5万步,星期天出去玩时走路多,能达到小3万步。
天天走路这么多步,究竟有多少公里?我也非常关心。有一次星期天的早上,我带孩子坐公交车到白马寺,孩子说中午想吃唐寺门的好厨房大盘鸡。我说:“如果我们走着去,我就请你们吃大盘鸡”?孩子们同意了,于是开始从白马寺往回走。
我想做到心中有数,于是先从手机百度地图上查看白马寺距东花坛的距离(因为在唐寺门吃完大盘鸡,我们还要走到东花坛乘坐公交车,唐寺门距东花坛1公里多,二站路),手机百度地图显示二者相距10公里。
10公里不算远,于是开始往回走,往回走时我先看了一眼微信计步数,当时底数是4998步。边走边玩,累了休息,走路二个多小时到唐寺门了(走路8公里多了),然后在好厨房吃了大盘鸡,稍作休息后,开始走最后一段路,走到东花坛时,我手机上微信计步显示为20158步,也就是说这10公里的路程,我大概走了15158步。平均下来就是1500步1公里。
过了一个多月后,我又一次带孩子去白马寺,孩子还是想吃大盘鸡,我们又一次从白马寺走到唐寺门吃大盘鸡、然后再走到东花坛坐公交车,依然是15000多步。
经过二次白马寺到东花坛10公里计步测试,得出的结论是我走1500步为1公里。
因为每人个子高低不一样、步伐大小不一样、走路快慢不一样,所以走1万步的公里数都不一样。
你可以选择一条你知道距离的路(比较学校的跑道,一圈多少米是固定的),用微信计步器,你到固定距离的路上走一圈,看看显示多少步。如果怕一次测试不准确,可以多测试几次。如果每次测试中微信计步相差不多,那你就可以推算出你的1万步能走多少公里了!
一个地区多长时间没有新增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时,可以解除管控?
虽然湖北省外的新增比例已经连续12天有所下降,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消息,但是现在谈解除管控还是为时尚早。
目前,还没有一个省份降低公共卫生响应等级,更不要说解除管控了。
这次的***为何最后发展到如此可怕的地步,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初期的时候地方***过于轻敌,为***提供了非常好的传播环境,导致后面一发而不可收拾。
而现在虽然看起来***已经慢慢得到了控制,但是任何的掉以轻心都可能引起反弹,导致前功尽弃,所以***的态度还是非常小心的。毕竟这不单单关系到官员自己的政治生涯,还关系千千万万群众的生命安全,稍有不慎在历史上都会遗臭万年。
虽然我们有过防控sars的经验,但这次的疫情和03年时候的sars有非常大的不同。
这次***的传染能力明显是强于sars的,买个菜15秒就被传染了。
潜伏性也是更隐秘的,特殊患者的潜伏期能够超过3周,一些病例甚至是从隔离状态解除后发现的。
对于***我们还有很多不了解的地方,而未知的敌人才是最可怕的敌人。
因此,对于这次疫情我们在态度上要乐观,在行动上要谨慎!
从目前来说,一些地区因为连续多天没有新增,一些企业已经在慢慢复工,甚至部分的餐馆也允许营业了,但是管控还是保持着的。
当所在省份连续14天没有新增病例后,管控严格程度肯定会慢慢下降,但是完全取消管控,这个就要看后续疫情的发展情况了。
我是职场问答达人流雷电,用简单的回答让您了解机关单位和国企的各种知识!
欢迎关注我,如果有不同意见,请下方评论留言探讨!
一般来说,此次冠状***的潜伏期为5-14天,最高为20天(极少)!所以,只要在潜伏期过后没有新增病例出现,其实就说明可以瓦解管控。
但是为了确保有超级“潜伏者”存在,所以,即便做了解封的结果,也一定要做好自我的防护,这是非常重要的。
从目前来看,除了湖北武汉之外的城市,已经有了12天连续下降的数据,说明对于此次疫情的防控我们真的做得非常棒。
不过,这不是应该松懈的时候。
因为2月17日是一个复工潮,未来也会有大量的人员回到岗位进行工作,所以,真正的战斗其实才开始。
在我们闭关在家14天做好自我隔离的期间里,我们确实看到了传染的数据下降非常多。
但是在2月17日复工以后,是否可以保持这样的数据,甚至可以做到逐步降低呢?这是对于我们又一个新的考验。
只能说,一切都是向好的方向发展,但是此次的疫情并没有结束。
只有当一个地区20天里没有新增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时,才能说明这个地区可以解除管控!
也只有当整个中国,整个世界没有了新型冠状***新增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时,我们才可以脱下口罩,重回以前的生活。
在此之前,一切都需要自律,需要谨慎,不要让之前的努力付之东流!!!
关注张大仙,投资不迷路,感谢你的点赞和支持。
感谢邀请,跟感谢楼主的提问
楼主你好,一个地区多长时间没有新增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的时候可以解除管控呢?我认为你提这个问题就是对于这个***肺炎的不了解,那么如果说提前解除管控,实际上在我们最麻痹大意的时候可能就会功亏一篑,那么前面所做的工作可能都会白搭。所以我们要按照全国统一的疫情管控的标准,来决定你所在的地区能否解除管控。
因为到目前为止,这个***肺炎实施武汉封城以来,已经过去了将近半个多月的时间。那么也就意味着很多人已经过了14天的一个观察期,过了14天观察期以后可能有的人没有发生这种发热咳嗽的现象,也就可以解除医学观察,但是不建议整个城市提前解除管控,这样的做法是不合适的。
如果说你所到这个城市可能是比较轻微的感染,或者说感染的人数甚至是为0,但是我们也不能够麻痹大意,因为往往有的时候当我们麻痹大意的时候,结果意想不到的事情就发生了,所以说就会对我们造成不必要的影响和后果,那么越在现在人们觉得越没事的时候,更应该提高警惕加强管控,当真正能够有效控制住全国疫情不再蔓延发展的时候,那么那个时候我们可以说全国统一性的一些解除管控的指令下达以后,那么我们才可以享受到这个管控的待遇和措施。
感谢阅读,请教我的关注。